解密世界防止荒漠化和干旱日 干旱为什么如此可怕?
- T大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提升防治沙漠化的重要性。在历史上,旱灾的爆发极其可怕,直接导致粮食颗粒无收、牲畜死亡,饿殍遍地。
关于玛雅文明的消亡,一些科学家提出了干旱说,干旱让人类文明毁于一旦。
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印度,因为连续两年的大旱又一次出现了饥荒,在印度饥荒发生的同时,中国的南方也同样发生了大面积的饥荒。
非洲的萨赫勒地区,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差不多结束,前后长达20年之久。特别是1972〜1975年、1982 ~ 1983年的干旱程度最为严重,有34个国家遭受严重旱灾,其中24个国家发生了饥荒,1亿多人口忍受饥饿的威胁,被联合国称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由于缺水,很多地方的牲畜大量死亡,埃塞俄比亚的牲畜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就损失了 90%以上;由于缺水,广袤的土地上常常粮食颗粒无收。此外,干旱还导致火灾频发,大片大片的树林和咖啡、可可种植园毀于一旦。干旱一直是非洲的梦魇,非洲人民一直在与旱灾进行着殊死较量。
干旱
中国旱灾频繁,旱灾记载见于历代史书、地方志、宫廷档案、碑文、刻记以及其它文物史料中。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旱灾记载是在3800多年前,公元前1809年,伊洛河流域的大旱,即所谓“伊洛竭而夏亡”。
明崇祯年间,华北、西北从1627年到1640年发生了连续14年的大范围干旱,以致呈现出“赤地千里无禾稼,饿殍遍野人相食”的凄惨景象。这次特大旱灾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在清代频繁的旱灾中,最大、最具毁灭性的一次,要数光绪初年的华北大旱灾。从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到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居民人数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人数.在一干万人左右;灾民“逃亡饿死者不计其数”。当年清朝官员提起这场旱灾,称其为有清一代“二百三十余年末见之惨凄,未闻之悲痛”。
干旱
电影《1942》便源于此,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河南发生旱灾,根据现有的材料显示,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据详细的统计,在河南1200万受灾人口中,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 。而大多数关于河南饥荒的中英文叙述都认为,饥荒导致大约300万人死亡。
纵观历史,干旱带给了人类无穷的灾难,在生存食物被毁灭的同时,道德和文明也都不复存在,人吃人的惨剧酿造了最极端的“恶”。古代尚没有力量去对抗自然带来的灾祸,但是在现代,有力气有方法去做改善,各国共同努力,共同对抗。
(全文完)
转载请注明“来源:百科解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