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外手账 | 假如乞丐欺骗了你: 在加德满都遭遇乞讨
- T大
原标题:驻外手账 | 假如乞丐欺骗了你: 在加德满都遭遇乞讨
这是驻外手账的第35篇,来自周盛平
喜马拉雅南麓的千年古城加德满都以“神比人多、庙比屋多”而天下闻名。
但来此观光旅游的外国人很快会发现,加德满都还有一“多”:乞丐多。
各个年龄段的男女乞丐,有的在热闹的街头穿梭,有的在同样热闹的寺庙里静候,向来来往往的游客伸手索要。天桥、公园、医院等地方,也不乏乞丐的身影,让人防不胜防。
根据尼泊尔警方2014年公布的统计数字,加德满都市区有大约5000名以乞讨为生的人。
正因为乞丐横行,许多赴尼旅游的攻略里,都有涉及如何防范乞讨的话题。例如:不要给尼泊尔小孩钱或者巧克力,因为这会引来很多小孩,让你无法招架。此外,你的施舍只会让他们丧失自食其力的欲望和能力。
记得几年前,我刚到尼泊尔赴任没多久,就领教过尼泊尔乞丐的厉害。
那天,我独自去加德满都的旅游集散地泰米尔逛街。走着走着,突然有人在后面拍我的肩膀。
我回头一望,一个满脸黝黑的妇女怀抱着一个穿着破烂的小孩,可怜兮兮地望着我。
疑惑当中,那位妇女用手指着孩子的嘴巴,然后摊开一只手掌。
原来是要钱!
我随即从兜里掏出一张面值100卢比(约相当于6元人民币)的纸币给她。
没料到,那位妇女却连连摆手。
乞丐不要钱?她要什么?
就我在茫然不解的时候,这个头发蓬松的妇女摸了摸怀里孩子的嘴巴,然后又指了指附近一个小卖部,示意让我跟着她走。
毫无防备的我,竟“乖乖”地跟着她走了几步,来到店铺前面。
她用手指了指店里的奶粉罐,然后又摸了摸孩子的嘴巴。
我恍然大悟,她是让我给孩子买奶粉!
我感觉受了欺骗,便立马转身准备离开。这位妇女却生生拽住我,用万分恳求的眼神注视着我,似乎快要哭出来。而她怀里的小孩,已经开始哇哇大哭。
我心一软,心想她的孩子可能是真饿了,需要奶粉,否则为什么不直接收100卢比呢?
于是,我就向店主要了一罐奶粉,付了钱,价格大概是六百多卢比。
回到分社,我跟同事聊到这桩事,同事哈哈一笑:“你被骗啦!”
同事告诉我,这种小骗局在尼泊尔十分普遍,妇女会把善心人士给她买的奶粉退掉,把钱要回来,然后继续行骗。
但对同事的说法,我仍将信将疑。
大约两三周后,我去同一个地方办事,又见到那位妇女抱着小孩,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行。亲眼目睹了这一幕,我才肯相信自己那天确实犯傻了。
经历过那次“打击”,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对尼泊尔的乞丐丧失了同情心:遇到乞丐,我不会施舍一个卢比,甚至连看他们一眼都觉得是浪费时间。
尽管如此,在当地英文报纸上,还是不时能读到一些关于乞丐的新闻。
譬如,印度乞丐竞争激烈,很多人越过开放的边境来尼泊尔谋食,导致加德满都市区乞丐增多;又如,不少以乞讨为生的流浪儿童,背后被一些组织控制用来牟利。
还有新闻说,鉴于在旅游景点强行乞讨的事情日益增多,一些社会工作者建议政府立法,以保证旅游业健康发展。
乞讨是尼泊尔长期存在的一个社会问题。
50多年前,尼泊尔的马亨德拉国王在位期间,就出台过一部《禁止乞讨法案》。法案明文规定,如果父母或第三方强迫儿童乞讨,将会被罚款75卢比或处以三个月监禁。
跟尼泊尔法律界人士聊到这部法案,他们认为,理论上,该法案是有法律效力的,但至于有没有执行、由哪个政府部门负责,就不得而知了。
尼泊尔曾是一个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在印度教中,乞讨是修行者或圣人必备的功课,所以上述法案对修行人士在节日期间的乞讨行为不予禁止。
尼泊尔的节日众多,可谓“三天一小节,一周一大节”。很多节日,也是靠乞食谋生和以布施为乐者的大喜日子。
湿婆神节是祭祀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湿婆的神圣日子。乞讨的习俗,也是庆祝湿婆的一部分。
节日期间,乞讨与布施非常活跃。数以千计的乞丐会跟随修行的人千里迢迢,专程从印度赶到加德满都环城路外的帕苏帕提神庙,享受当地管理机构的隆重招待以及民众的慷慨施舍。
今年2月,在报道完湿婆神节返回分社的路上,五六个当地小孩站在马路两边,拉起一根绳子,拦住我的车,笑呵呵地向我伸手要钱。我顺手从车上拿出20卢比和几个硬币塞给了他们。
我缓缓地把车开走,把小孩子们伸手可及的快乐留在车后。
从后视镜里,我看到他们又蹦蹦跳跳地拉起了绳子,等待新的布施者。
作者 周盛平 现任新华社加德满都分社首席记者。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学院,著有《呼唤阳光》《22岁以后》等几本专著,参与尼泊尔大地震等重大报道。
-END-
监制:李大伟
记者:周盛平
编辑:金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