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门》的作者梅里美,乱世中一个“命好”的逍遥派
- T大
原标题:《卡门》的作者梅里美,乱世中一个“命好”的逍遥派
本文来自豆瓣网友: 我还真的不知道
提到普罗斯佩·梅里美(Prosper Mérimée),可能很多人觉得似曾相识,但如果提到他的代表作《卡门》,就家喻户晓了。
比才改编的《卡门》让这篇小说成为经典
梅里美1803年9月出生,1870年9月去世。他的一生,经历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复辟的波旁王朝、复辟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他在世的日子里,法国光是国王就换了9人/11人次。他经历了军事强人的专政、君主派的专政、共和派的专政、还有数不清的革命、运动和镇压……
他生在一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却活成了一个富贵闲人。
梅里美像
梅里美出生的时候,法兰西是一个共和国;1812年梅里美刚刚进中学的时候那所学校叫“拿破仑帝国中学”,等到他毕业的时候那所学校已经改名为“亨利四世中学”。波旁王朝复辟时期他没有担任公职,专职游山玩水写作交友。从1831年开始,他在七月王朝政府任职,1834年被任命为历史文物总督察官,1844年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1853年他当上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的上议院议员,1870年普法战争,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梅里美也在那一年去世。
不要以为梅里美是法国版的郭沫若,梅里美从来没有出卖自己的节操,为任何政权写任何歌功颂德或洗地的文章。尽管他经历的好几任政府在掌权之后都试图强化教权来巩固统治,并用保守思想对平民进行精神控制,但梅里美本人却一直是一个公开反对教权的无神论者。
他无非是拿着政府的高薪,干一份闲差。日常就和朋友一起游山玩水,做学问,写游记,业余搞搞文学创作,有空去参加一下皇宫里举办的派对……如此而已。
梅里美文学之外的成就,包括但不限于创立了法国中世纪博物馆
为什么偏偏他的命就这么好呢?
首先梅里美本来就家底殷实,而且他们全家也都性情温和从不作死。梅里美的父母都属于资产阶级自由派知识分子,虽然有自己的想法和倾向(属于温和的共和派,受启蒙思想影响很深),但实际上始终和政治保持一定的距离,从未卷入任何一次缠斗,这种家风也传给了他们的独子梅里美。
梅里美人很温和,也没有政治野心,广交朋友,不管国内局势怎么变,他横竖都是旅游,考古,写作、交友。即使去政府做官,也多半是地位高、薪水多又人畜无害的闲职。
梅里美对保护文化也做了很多贡献,这是他发现的中世纪挂毯,被列为法国重要的文化遗产
其次,梅里美本人是学霸型的人物,而且是那种平时看他也都在玩,但是无论是读书还是工作都能轻松应付。他一路都是读的名校,而且成绩优异。1819年他进入巴黎大学,主修的是法律,但他顺便学了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语,希腊语与拉丁语。后来他翻译了不少普希金、果戈理与屠格涅夫的小说,而他本人在24岁创作的作品《独弦琴》也分别被歌德介绍给德国读者,被普希金介绍给俄国读者。
梅里美交的朋友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1822年19岁的梅里美和大他20岁的司汤达结成忘年知交;1826年,23岁的梅里美又和画出《自由引导人民》的德拉克洛瓦结伴去英国旅游;雨果也常在他家蹭饭(因为他一向吃得特别讲究也乐于招待朋友)……另外,他在四处旅游的时候追求过一个西班牙的贵族女性,虽然被人家拒绝了,但仍跟她以及她后来的丈夫保持了终生的友谊,后来这位女士的女儿成了拿破仑三世的欧仁妮皇后。
欧仁妮皇后
梅里美写小说,常有闲笔,比如在故事情节和人物描绘之外,常会闲闲散散地描绘当地的风物人情。但他的作品中完全没有冗长的内心独白,也没有旁白议论,也从不对人物进行道德批判。梅里美从来不会把当时流行的道德和价值观强行安放在自己笔下人物身上,也从来无意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宣扬什么,而对于愚蠢的流行观念又暗含嘲讽。
其实19世纪各国文学作品里面对女性的描写也是脸谱化得很,要么就是纯情的圣女(哪怕身份是妓女被赋予一颗圣母心),要么就是妖艳贱货坏女人。包括一些更出名的大作家也常有这个毛病。
而梅里美却塑造出一些超然于庸俗道德之外,野性而灵动的女性形象,而且他也从不会像同时代(以及其它各个时代)大多数作家那样,用流行的价值观来把她们庸俗化。
梅里美创造的卡门和高龙芭,都是让一般男人hold不住的女性
每个创作者都会无意中在自己作品里投射出一幅自画像。通过他(对作者来说属于玩票性质)的小说,我们可以窥见作者本人的样貌:一个不落流俗,灵动透彻的人。他不止是跟政治洪流保持距离,他跟当时流行的一切意识形态和庸俗道德都保持着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