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槊到底是不是中国原创?“槊”与“矟”又有何不同?

2017-08-24 13:03 冷兵器研究所
  • T大


null





马槊,很多冷兵器爱好者心目中以一种中国古代特有的骑兵长柄兵器。曹操的“横槊赋诗”,更让无数国人将槊与三国深深的联系在了一起。不过“横槊赋诗”,其实是小说《三国演义》的场景,《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载。而且这个成语最早的出处却是唐代诗人元稹的《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而仅凭唐代的诗歌与明代的小说,就将“槊”这种武器认为是东汉末年就已经有的武器,显然就有些证据不足。


null


▲横槊赋诗


其实有关于槊这种武器的详细记载,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梁简文帝萧纲编纂的《马槊谱》。在这本规格极高的书中,记载:“马槊为用,虽非远法,近代相传,稍已成艺”。显然,对于南北朝时期的中原人来说,槊是一种新出现的武器,而不是“自古以来”。虽然在这之前,更早的《说文》和《释名》两本东汉时期的书中,也有关于槊的记载。不过由于这两本书,前者已失传,现流传的版本为宋代版本,后者则是明清时期整理而成。因此仅凭这两本书,难以证明槊就是在东汉时期出现。不过两书中,对于马槊的定义则可以为我们提供极好的参考,其中“槊,矛也。亦做矟,”“矛长丈八尺曰矟。马上所持,言其矟矟便杀也。”则可以说是槊的一种极好的定义。


null


▲槊刃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期,五胡乱华、衣冠南渡,民族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在这一时期表现的淋漓尽致。如果马槊真的是诞生或者说开始流行于这一时期,那么这个日后成为一种几乎被神化的传统兵器,究竟是从何而来,又为何获得如此之高的重视呢?


null



实际上,在中国的骑兵首次大规模登上历史舞台的汉代,这些骑手们真正得心应手的武器并非槊这种长矛,而是较短的戟。汉代以及汉代之前,中国也存在着诸如夷矛之类的长柄武器,但是这些大多是战车之间拼杀所用的武器。在骑兵兴起之后,伴随着战车一起走下了历史的舞台。而另一些诸如铍和铩,则是步兵使用为主。尤其是常常被误认为是马槊前身的铍,在《左传》中记载:阳虎前驱,林楚御桓子,虞人以铍盾夹之,阳越殿。“铍盾”这种使用方法,说明铍极有可能是一种主要为步兵所使用的武器,并且铍的装柄方式是扁茎,即将的铍锋插在柄里。显然这种装柄方式,结构强度不如矛类的銎式,即将柄插入矛锋,不适合具装骑兵那种高冲击力的作战模式。因此铍与马槊之间就不大有可能存在什么继承关系。当然,也有一种学术观点认为,铍到了西汉开始转向銎式,并更名为铩。但其是否用于骑兵作战还需要进一步的可靠考古证据。


null


▲铍


那么马槊这种武器究竟是起源何方呢?实际上,类似于马槊的这种重型骑枪,在古典时代的其他文明中,其实是一种极为流行的武器。最早证明这种武器威力的,是伴随着亚历山大大帝和继业者们征战四方的“伙伴骑兵”。这些希腊精英骑兵们,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冲击型重骑兵,他们凭借着手中3.5米~4.25米的沉重骑枪,给同样有着重骑兵传统的波斯和斯基泰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null


▲伙伴骑兵的长矛


与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和继业者战争相伴的,是广袤的中东、中亚,乃至印度部分地区的希腊化运动。尤其是很多希腊式的武器,都对这些地区后来的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其中包括取代塞琉古帝国的帕提亚帝国、萨珊帝国,以及来自中亚,收到希腊化影响极深的大月支所建立的贵霜帝国,甚至远在黑海北岸的萨尔玛提亚人。他们不仅模仿着继业者们的重骑兵发展着自己的具状骑兵,并且他们使用的武器,也是如同伙伴骑兵们一样的重型骑枪。当然重型骑枪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文化流行产物。正所谓“矛与盾”,重型骑枪与具装骑兵是一种共生关系。大量具状骑兵的国家和民族,在发展具状骑兵的同时,也不得不相应的不断发展着自己的重型骑枪,试图以更好极好的破甲能力,图在战争中打破对方越加厚重的铠甲。比如帕提亚铁甲重骑兵根据记载,使用12英尺长的康托斯骑枪,长枪的刃很长,并且枪尖粗大,就像剑一样。


null


▲波斯人的具状骑兵


2~3世纪,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汉朝自然也接触到了这些国家,以及他们的具状骑兵和重型骑枪这些军事技术。不过汉代的骑兵发展方向与帕提亚、萨尔马提亚、贵霜这些拥有大量具状骑兵的国家都并不相同。首先在东亚地区,拥有步兵坚阵的只有中原王朝,而且困扰着汉帝国的敌人,也并不是这些有着大量具状重骑的国家,而是草原上那些“忽如蚁聚”的匈奴骑兵。


null


▲以骑射著称的匈奴骑兵


匈奴的国家结构是一种极为松散的部落联盟式王国,虽然作为国家领袖的单于拥有者极为庞大的兵力,但是大部分匈奴人的装备相对简陋。真正作为匈奴军队核心的,是匈奴各个部族首领所率领的少量的亲卫部队,这些骑兵他们无论是战马、武器还是铠甲,都比普通的匈奴骑兵要好的多。匈奴人的军事体系,使得汉帝国的骑兵们必须更加注重机动能力,尤其是汉武帝时期的北伐,在茫茫的大草原上寻找并消灭这些部族首领的亲卫部队,骑兵的机动能力就成了成败的关键。这也使得汉帝国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出现与中东相似的具状骑兵。而且匈奴骑兵们大多贫弱的护甲和对骑射的倚重,也使得汉帝国的骑兵所使用的武器,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多功能性,这也就是为什么朴实坚固的环首刀,还有兼刺、砍、啄、勾等于一身的戟要比重型骑枪更加收欢迎。这不仅减轻了骑兵们的负重,以及汉帝国的战争成本,同时也可以来自中原的骑手们,依靠自己的肉搏优势,来抵消他们在骑术上的劣势。


null


▲使用戟将匈奴骑兵勾下马的汉帝国骑兵


不过重型骑枪伴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之后,在汉代也有着缓慢的发展。尤其是到了东汉末期,伴随着国内战争的越演越烈,具状骑兵在战争中的地位也逐渐水涨船高。不过一直到西晋时期,中原地区的具装骑兵们习惯使用的长柄武器依然是戟。比如直到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时代,在太安二年(303年)的洛阳会战中,西晋禁军骑兵面对华北大区的西晋地方军队也是用戟,“乂司马王瑚使数千骑系戟于马,以突咸陈,咸军乱,执而斩之”。


null



真正让重型骑枪,或者说马槊登上历史舞台的,还是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相对于中原习惯于使用戟的具装骑兵,这些北方游牧民族更多的收到了来自中亚乃至波斯的影响,因此他们更加习惯于使用重型骑枪。尤其是后来居上的鲜卑人,他们吸收了之前在中原地区横行的游牧民族以及汉族的军事经验,组建起了自己的具状骑兵。而他们所使用的重型骑枪在当时南北记载中的不同称呼,也表明了槊对于中原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武器。因为在北方的记载中,基本称其为槊,而南方则是“槊”、“矟”两种叫法。很显然,面对槊这种新式武器,很多南朝人只知其音而不知其字,因此鉴于这种武器类矛,所以生造出一个形声字“矟”(shuo 四声)。这种记载上的混乱,也说明重型骑枪在这一时期才开始出现与流行,验证了《马槊谱》,“马槊为用,虽非远法”的记载。同时,由于这一时期的马槊地位过于重要,导致步兵用长矛甚至反过来常常被称为“步槊”。


null


▲北魏时期壁画中的具状骑兵


正如在中亚地区重型骑枪的流行,南北朝时期出现的马槊同样也是双方具状骑兵发展所带来的结果。尤其是这一时期马镫的出现,让骑兵们操作战马变的更加便利,因此具状骑兵的铠甲也可以变的更加厚重。马槊的发展也极大的反映出这一时期具状骑兵互相发展对抗的激烈,马槊的矛头相比于汉代的长矛,不再是八边形或六边形的截面,而是一种更加扁平的形状,这样马槊就更加容易刺入对方铠甲的缝隙。同时,马槊在南北朝的激烈战争中,相对于中亚重型骑枪,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矛头变得越来越长,甚至于一些出土矛头达到了惊人的84厘米。这有助于增加马槊的重量,并且避免马槊的矛杆被对方用刀剑砍断。在这一基础上,原本更加注重机动性和多功能性,而忽视杀伤力的戟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也就是一种潮流所致的结果。毕竟任何一种武器都永远是战争体系中一份子,而战争体系的发展也最终会淘汰掉所有多余的东西。

责任编辑人:凤凰号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