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深度·翠湖系列1】
昆明翠湖的前世今生:从九龙池、菜海子、翠海到翠湖
- T大
原标题:【云深度·翠湖系列1】
昆明翠湖的前世今生:从九龙池、菜海子、翠海到翠湖
云南网记者 邓建华 文 石磊 熊强 图
水不再是原来的水,花不再是原来的花,但是,它却一直是昆明人心中那只明亮、碧绿的“眼睛”。千百年过去,她几度变换了模样:偶尔静默,偶尔伤怀,正如昆明人看到和忆起她时的心情。
今天就让我们从一个菜海子说起吧……
只要是昆明人都知道在城中心有个翠湖公园,早些年,每每有外地人到来,昆明人都会介绍:“翠湖一定是要去的。”翠湖在昆明人心里的位置就是这么重要。
云南本土历史研究者风之末端说起翠湖,总是充满了感情,却也带着些许忧伤。
多年前,为了推介自己心中的翠湖,有很长一段时间,风之末端和朋友们组织的团队,都会站在翠湖门口招揽旅游者,“当志愿者,介绍翠湖的历史,让更多人了解翠湖”。
800年前的元朝初年,这里则是另一番景象。昆明的许多地名与水有关,比如篆塘、潘家湾。翠湖,当时人们被叫做翠海、菜海子、九龙池。它与滇池相连,是临近潘家湾的一个湖湾,地处昆明远郊。
翠湖老照片(该图片来源网络)之所以称作“菜海子”,风之末端认为:“‘海子’是蒙古语,并非昆明方言,大面积的水他们都叫海子。”元时的菜海子,无论冬夏,无论晴雨,总是水光潋滟,碧波荡漾,岸边垂柳摇曳。水深时,芦苇摇曳,是各种水鸟的栖息之所;水浅时,老百姓会在里面种上莲藕、茭瓜等水生蔬菜,于是就叫作了菜海子。
元十三年(1276年)初,“昆明池口塞,水及城市,大田废弃,正途壅底,公命大理等处巡行劝农使张立道,付二千役而决之,三年有成。”当时的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赛典赤首次开始疏浚海口水利工程,清理疏浚了由螳螂川至普渡河入金沙江的河道,从而大大降低了滇池的水位。这时,作为湖湾的翠湖与滇池湖面分隔了,水面也大大缩减了,成为“清回秀澈”的一泓秀水,湖水“赤旱不竭,土人于中种千叶莲”,周围“蔬圃居半”。
今天走在翠湖公园内,我们仍能看到荷叶田田,只是那疏朗壮阔的湖湾早已消逝了踪迹,水鸟、芦苇和菜园子也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人工栽培的荷花在清风中摇曳,隐隐让人有点惆怅,这份惆怅属于昆明人对自然远去的共同缅怀。
古人将城边这片留存的水域称为“九龙池”,并在芦苇交织的荒芜池畔建有龙祠。有人见九龙池的水位下降后,周边空出了许多土地,便在这些土地上种满了蔬菜,春夏之时,一片葱绿。
“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佛楼台”,这一楹联,至今仍在翠湖公园内的莲花禅院门楣两边悬挂。因为这碧绿的一湾湖水,她被誉为镶嵌在昆明城的“绿宝石”。
菜海子到了明初,仍旧是“清回秀澈,蔬圃居半”,她看上去是那么的荒凉,但她的内心是那么繁华,虽然与滇池没有了相依手足之情,但她仍是滇池留下的一滴美丽的水珠,犹自美丽着,自由流淌着,她属于各种水鸟的栖息地,农家的菜园子。
到了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沐英远征云南,三员大将带着金戈铁马那股彪悍之风迅疾而来,元末代云南梁王巴匝刺瓦尔密兵败投滇池(一说服毒),明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了云南。朱元璋的义子西平侯沐英留镇云南。
1386年,沐英开始筑昆明砖城,将翠湖圈入了城内。或许,从那时起,翠湖就注定了终究会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公园。本是一片看似无人关注的湖,从此有了人的痕迹,而且越来越多。在这个小小的翠湖周围,演绎着一段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一个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在这里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台,出演了一出出波澜壮阔的大戏,又逐一从历史尘烟中淡去……
沐英是极爱马之人,来到云南后的每一天,他都要牵着自己的马在河边散步,给爱马洗澡,疏理毛发。“万柳郁成行,牵来老骕骦。将军思洗甲,神骏自生光。”有诗这样记述沐英洗马。清末陈荣昌也有《柳营洗马》诗:“不图城市里,乃有亚夫营。伏枥新羁马,和戎罢旧兵。愿将凡骨洗,誓与乱流争。神骏滇池出,边尘会荡平。”是时,沐英一腔豪情,他鼓动将士“种柳牧马”,建起了一座“柳营”,以仿效西汉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的故事。
沐英将菜海子里这湾秀水引入了城内。自此,垂柳依依的柔情翠湖之畔因为有了沐将军的柳营,一世豪情便在这个曾经静默的湖边上演,将默默无闻的水泽点染得生机勃勃。此后,沐英的后代世袭沐英的爵位,13代镇守云南。
洪武二十五年(1391年)6月10日,年仅48岁的沐英离世,一代将才驾鹤西去,空余曾经的豪情万丈,洗马河边洗马的英姿再也不见。沐英长子沐春袭西平侯,翠湖柳营改为“垂柳间垂杨”、“台榭浮水面”的黔国公沐氏别墅。九龙池边从此多了歌舞升平,少了一世豪情。沐氏后人镇守一方,极尽享乐。明代世袭黔国公沐氏,府第在今之胜利堂,翠湖柳营为“别业”,草海畔近华浦外建有“西园水云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