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见过猪跑?古人给你画在《清明上河图》上了
- T大
原标题:没见过猪跑?古人给你画在《清明上河图》上了
“没吃过猪肉,还没看过猪跑吗?”
小时候听到这句话时总有些疑惑,对于我这种在都市中出生成长的小孩来说,猪肉没少吃,猪跑倒真没见过。别说猪跑了,就连猪的样子都是在86年的《西游记》电视剧里认识的。
提问:二师兄的经典台词是?
马德华老师演绎的二师兄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很多没见过活猪的人和我小时候一样,对猪的外貌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觉得猪都是白胖白胖的、以为猪和人一样皮肤裸露等等。实际上,猪不光浑身都是毛,颜色也有很多种,甚至连脸长得都和电视剧里的都不太一样。
比如说这头杜洛克公猪,既不白也不胖。图片:Dave Hamster / flickr
1/3
八戒,家猪还是野猪?
电视剧里的猪八戒看上去是一个大耳朵短嘴的大白猪,这个造型是根据现在中国养殖最广泛的家猪品种之一的约克夏猪设计的,而《西游记》原著中的描写是“黑脸短毛,长喙大耳”。感觉出不同了吗?原著中的八戒不是电视剧中的家猪长相,而是个野猪模样,这个形象也保留到了现在的京剧脸谱中。
京剧中的猪八戒脸谱。图片:京剧《盗魂铃》
野猪Sus scrofa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足迹遍布旧大陆,7000~8000年前,它们在中国和西亚分别被驯化成家猪S. s. domestica。
飞奔的野猪,模样与家猪差别比较大。图片:wolfgang /ameblo.jp
今天,家猪和野猪之间也不存在生殖隔离,时常会有野猪和家猪交配的新闻传出,生下来的小猪仔往往带有野猪仔的外观特征——皮毛上有条纹和斑点。
野猪的幼仔,身上布满条纹。图片:Steve Plume / edp24.co.uk
2/3
在《清明上河图》上漫步的猪
家畜是适时被人类驯化,陪人类走向文明的伟大动物。人类对家畜的养殖方式有四种偏向:圂、豢从豕,牧从牛,养从羊,驯从马。历史上,猪是以放牧和圈养结合的方式进行饲养的。人们把猪赶到沼泽等水草丰富的地方放牧,或者赶到农田里吃喝拉撒,正好肥田。
后来人们改用纯舍饲,也发现限制活动的确能使猪更肥,猪才真正安定下来。城市养猪人的身影也开始出现,《清明上河图》的街道上,就有几头猪在悠闲地漫步。
《清明上河图》上漫步的猪。
3/3
猪,勇猛还是懒惰?
在几千年的驯化过程中,世界各地的古人对家猪和它的野生祖先都十分熟悉,给它们起了各种名字。上古汉语中的“豕[shǐ]”和“彘[zhì]”都是猪的意思,后来在语言演化的过程中逐渐被“猪”字所取代;还有一个“豚”字用来指代小猪。
豚,一般指代的是小猪。图片:Pixabay
日语从汉语借用汉字后,保留了“猪(いのしし)”和“豚(ぶた)”两个字,前者指野猪,后者指家猪。在日本文化中,“猪”是勇猛的象征,原因自然是野猪飞奔冲撞的攻击方式,也就是所谓的“猪突猛进”。
英语里描述猪的词就更多了,指代家猪的就有swine、pig、hog、barrow、sow、gilt等等许多花样,指代野猪的还有另一个词boar。
希腊神话中众英雄会猎卡吕冬野猪,现藏于牛津的阿什莫林博物馆。图片:ChrisO / wikipedia
在现代文化中,家猪往往是脏懒蠢的象征,而这其实完全是人类的责任。脏是因为饲养者没做好动物福利;懒是被圈养的结果;而蠢也是因为被圈养,以及还没来得及展现智商就被人类宰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