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0/0
  • 88岁的老人做豆腐73年 手工豆腐坊已传四代

    万安老街,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这是一条长约五里的古徽州有名的徽商街市。在明清鼎盛时期,这条狭长的街道两侧,店铺、手工作坊林立,行业牵涉布匹、百货、粮油、糖坊、酱园、徽墨、罗经等等几十种,都采用前店后坊的方式经营。现今的万安老街,仍在经营的店铺和手工作坊屈指可数,但在街尾,有一个传统豆腐坊仍在经营着,它已经传承了四代,历史真长。(本组图片拍摄于2017年10月25、26日)

  • 88岁的老人做豆腐73年 手工豆腐坊已传四代

    这家豆腐坊没有招牌名字,店主名叫杜延年,他今年已经88岁了。他说,从他爷爷开始,他家就在这里做豆腐。他15岁起,就在豆腐坊里跟大人们学做豆腐,至今已经73年了。豆腐坊目前主要的工序都由杜师傅的小女儿和女婿完成,但杜延年师傅和老伴儿每天都在店里参与豆腐的制作。

  • 88岁的老人做豆腐73年 手工豆腐坊已传四代

    做豆腐卖,是杜家几代人的生计。杜延年师傅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也只有小女儿杜淑霞和女婿未曾离开过老街,跟杜师傅一起经营着这个老店。现在他们每天只做30斤豆子的豆腐,一部分鲜豆腐拿到老街的菜市场卖,其余豆腐做成豆腐干再卖,也有的街坊邻居亲自到他们店里来买。产量不多,去迟了就买不到。杜淑霞夫妻俩,每天早上4点来钟,就会起床忙碌。先把前一天晚上泡上的豆子用电动磨打磨成浆,然后用家里的大柴火炉灶烧煮豆浆。

  • 88岁的老人做豆腐73年 手工豆腐坊已传四代

    电动磨是他们唯一的非手工工具。打好的生豆浆,需要将豆渣过滤掉,才能用来制作豆腐。此图是杜家女婿将整个身体压在过滤豆浆的压板上,靠身体的重量过滤豆渣,他反反复复重复着这个动作,尽量把豆渣里的豆浆挤压干净。

  • 88岁的老人做豆腐73年 手工豆腐坊已传四代

    生豆浆倒进大锅里需要煮到将近开还未大开。边煮,杜延年师傅边用舀勺撇去不要的豆浆沫子。

  • 88岁的老人做豆腐73年 手工豆腐坊已传四代

    此图是杜淑霞正在将调配好的卤水慢慢倒进盛满熟豆浆的大缸中,几分钟的时间,豆浆就半凝固成了豆腐花。

  • 88岁的老人做豆腐73年 手工豆腐坊已传四代

    再把豆腐花舀进铺好纱布的木制方框中,用纱布覆盖。

  • 88岁的老人做豆腐73年 手工豆腐坊已传四代

    经过10多分钟的再凝固,经过挤压多余的水分,豆腐花才能成型成为豆腐。墙边的大木棒,就是他们用来挤压豆腐多余水分的支撑工具。豆腐在木框里成型后,杜家女婿用手举着快速将木框翻个个儿,取下木框,打开纱布,白白的豆腐在底板子上冒着热气,很是诱人。他们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相应的时间、火候、合适的水的比例,做出来的豆腐才能鲜糯成型有咬头。这并不是一个简单、快速就能完成的手工制作。

  • 88岁的老人做豆腐73年 手工豆腐坊已传四代

    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从古代开始,就是老百姓喜欢吃也吃得起的食物。安徽一带,民间喜吃豆腐。杜延年师傅一家,早些年几代人都靠做豆腐卖维持生计。此图是早上6:30,杜师傅的女婿正在将新鲜出炉的豆腐搬运到三轮车上,准备拉到老街的菜市场去卖。鲜豆腐1.5元一块,豆腐干10元一斤。

  • 88岁的老人做豆腐73年 手工豆腐坊已传四代

    每天早上,女婿去菜市场卖豆腐的时候,杜延年师傅会同女儿、老伴儿一起,将留下的鲜豆腐分成小块,包在小块纱布里,制作豆腐干。杜延年师傅四世同堂,子孙孝顺,做豆腐已经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一种生活习惯。

  • 88岁的老人做豆腐73年 手工豆腐坊已传四代

    此图为杜延年师傅的老伴正在包豆腐制作豆腐干。多年以这个姿势坐着包豆腐,她的背已经驼了,但她的皮肤却比同龄的老人白皙,女儿杜淑霞介绍说,这应该是跟他们每天喝豆浆有关。

  • 88岁的老人做豆腐73年 手工豆腐坊已传四代

    在休息的间隙,杜延年师傅和老伴儿喜欢坐在街边晒太阳。老人的生活起居非常有规律,他们的早餐是一杯豆浆加几勺芝麻粉,上午做豆腐,午饭后凑几个人下棋、看报,晚上准点睡觉。

  • 88岁的老人做豆腐73年 手工豆腐坊已传四代

    不到中午饭时间,杜延年师傅的女婿已经卖完豆腐从市场回到家中。杜延年师傅和女儿也完成了豆腐干的制作,可以打扫“战场”中午休息了。手工制作豆腐是这么辛苦,产量不高,收入甚微。可杜延年师傅的女儿杜淑霞很满意这样的生活状态,她说做豆腐卖既可以养家,还可以照顾父母。完成豆腐制作,家里的中午饭和晚饭都是杜淑霞做。中餐没时间就做简单点,但晚餐总是相对丰盛些。

  • 88岁的老人做豆腐73年 手工豆腐坊已传四代

    去年,在老豆腐坊的街对面,杜淑霞夫妻俩盖起了新楼房,那是为在外面打工的儿子准备的新房,儿子即将在这月(11月)回来完婚。杜延年师傅说,明年他就要“退休”了,不做了,经营豆腐坊的事情即将完全由女儿夫妻俩承担。杜淑霞告诉念东随影摄影师,这种传统的手工豆腐,她会做到做不动的那一天。可之后呢?她在外打工的儿子还会回来传承这样的手工作坊吗?记录手工艺,开启人文之旅。更多故事,请持续关注:念东随影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