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0/0
  • 隐居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原以狩猎为生,禁猎后的他们如今这样生活

    我们来鄂伦春的次日,正好遇上鄂伦春冰雪伊萨仁开幕。“伊萨仁”,鄂伦春语中有“集会”、“聚会”之意,是鄂伦春人冬季集会娱乐狂欢的意思。

  • 隐居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原以狩猎为生,禁猎后的他们如今这样生活

    第二日清早早起,我们冒着近零下40°的低温爬上小镇附近的一座小山包欣赏雪乡日出,拍摄完美丽冻人的雪乡日出美景后我们折返酒店匆匆用完早餐,来到位于阿里河镇西山脚下嘎仙湖的鄂伦春冰雪伊萨仁开幕现场,早上九点这里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当地鄂伦春族群众身着节日盛装,相约来此载歌载舞,笑迎八方宾朋欢聚,体验冰天雪地里的狂欢。

  • 隐居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原以狩猎为生,禁猎后的他们如今这样生活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山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这首平铺直白的当地小调,不仅唱出了鄂伦春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也是我对这个民族的最初印象。鄂伦春族自称为“山岭上的人”,也有“使用驯鹿的人”之意。

  • 隐居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原以狩猎为生,禁猎后的他们如今这样生活

    他们大都生活在黑龙江,内蒙古地区的大兴安岭山林地带,是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有鄂伦春族8659人),鄂伦春族原以狩猎为生,生活方式和民俗文化带有浓郁的狩猎民族特色。

  • 隐居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原以狩猎为生,禁猎后的他们如今这样生活

    鄂伦春人威武健壮、身手敏捷、精骑善射,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世代在大兴安岭的森林里狩猎为生。直到50年代初期,鄂伦春人走出山林,修房定居,由“四海为家”游走的狩猎生活逐渐转向定居游猎的生活。

  • 隐居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原以狩猎为生,禁猎后的他们如今这样生活

    而在后来的1996年,国家实行全面禁猎,鄂伦春人的生活彻底发生了改变。渐渐转向农耕或和其他的劳动方式。如今,当地的鄂伦春旗进一步确立“生态立旗”发展定位,以“旅游活旗”为突破点,打造独具魅力的北疆亮丽风景线。

  • 隐居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原以狩猎为生,禁猎后的他们如今这样生活

    鄂伦春冰雪伊萨仁,就是当地政府打造冬季旅游的主要品牌活动。当年的活动主题是“到鄂伦春人家来看雪玩雪体验雪”,内容有冬季马拉松大赛、本布利大赛(鄂伦春民间足球赛)、“穿林海跨雪原”徒步活动、“冬·美鄂伦春”摄影交流活动,参观民俗展、冰雕雪雕作品,观看民族歌舞表演、民族竞技比赛,体验雪地自行车、雪橇、雪上冲浪、冰爬犁、滑冰、冰上碰碰车等多种冰上雪上娱乐活动。

  • 隐居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原以狩猎为生,禁猎后的他们如今这样生活

    开幕式上,人们在雪地里载歌载舞,欢快喜乐。此外,还有鄂伦春民俗技艺展、各类休闲雪上冰上娱乐项目,既可体验冰雪之乐,又可品味鄂伦春民族文化。

  • 隐居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原以狩猎为生,禁猎后的他们如今这样生活

    蓝天下,雪地里,一声礼炮腾空,盛放出七彩的烟雾,鄂伦春人的冬季狂欢开始了......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