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
0/0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辽宁抚顺电铁建成于1904年,是中国最早的轻轨线路,来源于日本电车体系。上世纪初,中国许多地方还处于农耕时代,抚顺已经率先跨入工业文明。进入21世纪,由于煤炭资源枯竭,煤价低迷,抚顺矿务局无力再承担公共交通开支,拥有百年历史的抚顺电铁于2009年7月1日客运全面停运。历尽沧桑,曾经让抚顺人引以为荣的咣当咣当电车声,从此只能留在记忆中。图为废弃的电铁列车油漆剥落,车体锈迹斑斑。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抚顺也是中国最早冠以“煤都”的城市,煤炭曾让抚顺成为拥有220万人口的繁华都市。然而,几十年过去,“煤都”走向资源枯竭、地质损坏和环境污染,及数十万工人下岗等多重困境。桃贵福今年86岁,丈夫早年去世,家人将35平米房子改成3间小屋,她与两个儿子和儿媳同住。桃贵福每月退休金不到2000元,身体不好、没工作的三儿子也要靠她的退休金生活。在她家北面的西露天矿油母岩炼油厂仍在生产,刺鼻的气味连年不断。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当年,闻名全国的抚顺五大国营煤矿西露天矿、老虎台矿、东露天矿、龙凤矿和胜利矿,到现在只剩两个露天矿和老虎台矿,曾在煤矿挥洒青春的大批矿工,随着煤矿的倒闭难逃下岗宿命。西露天矿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矿,位于抚顺市区南部,矿坑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2.2公里,总面积约13.2平方公里,开采垂直深度428米,现有在岗员工7268人,而离退休人员却有1.1万人。图为西露天矿的矿坑底部。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由于西露天矿的矿坑非常大且陡峭,靠步行往返坑底非常困难,因此,绝大多数矿工选择乘坐通勤车上下班。图为一辆西露天矿的通勤车里,下班的矿工们满脸疲惫。每天,矿工们在矿坑下从事重体力劳动,但收入并不高,月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东露天矿位于抚顺东部,矿坑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1.9公里,总面积约9.2平方公里,是一集煤炭生产和油母页岩综合开发的矿山。图为3月的清晨,一些在东露天矿工作的矿工们,沿着电铁轨道步行上班。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抚顺电铁客运百年来一直承担着整个的城市公共交通事业,为此,抚顺矿务局每年平均补贴电铁客运400多万元——这对下岗潮后的抚顺矿务局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如果没有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电铁客运停运也是难以摆脱的宿命。如今,在抚顺的一些街路上,仍有许多废弃的电铁车站,令那些曾经乘坐过电铁的当地人看后感慨万千。图为东露天矿附近已废弃多年的电铁车站,经常出现一些妇女从东露天矿捡拾废钢铁。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因煤而兴,因煤而衰”是抚顺这个煤矿城市的真实写照,而满街跑的“小凉快”(电动三轮车)则是下岗潮之后抚顺的特殊产物,更是这个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由于下岗矿工缺少一技之长,加上抚顺电铁客运停运多年,这种不需要驾驶证,而且廉价、简易的载客交通工具成为大批下岗矿工的首选职业。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产能结构调整还没有“供给侧改革”这种与国际接轨的经济学术语,一种更为直观、更为粗暴的称谓记录在民生词典里——下岗。朱连友今年61岁,2002年在胜利矿买断下岗。下岗之初干临时工,每月收入500余元。朱连友老伴儿早年去世,而他患有肾脓肿等多种病。当初,为供儿子上学卖了房子,现在住进个体养老院;养老院每月费用750元,主要由儿子和外甥等亲属资助。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截至1999年末,我国累计下岗职工人数高达2440万人。那时的东北无疑是下岗重灾区,之后很多年,石油、煤矿、钢铁等行业的下岗工人拿着微薄的买断补偿金,开始了自谋生路的征程。随着抚顺几家国营煤矿的倒闭,大批矿工下岗,人口严重外流,几大矿区的许多中小学也跟着被废弃。图为胜利矿倒闭后,胜利中学也随之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抚顺矿区居民如今对“下岗”这个称谓谈不上淡漠,这是属于他们的生活,是宿命,也是承受,更是一种习惯。徐凤英今年53岁,1998年的一天,矿上领导一句“你们回家放假吧,等矿上有消息了再回来。”作为集体制工人,她拿不到买断金,这“假”一放就是十几年,矿上再也没有传来开工的消息。2000年,她在千台山半山腰盖了间平房开小卖店,一直把女儿供到读完大学;她的丈夫目前还在露天矿工作,每月2000多元工资。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从2004年末开始,辽宁省委领导将抚顺棚户区改造工作当成重点,在随后的4年时间里,抚顺有五分之一人口搬进新楼,“辽宁棚改经验”被联合国人居署誉为“世界奇迹”。图为千台山矿工家属区附近,有一片破旧平房已进入拆迁改造环节,但截至今年3月13日,仍有8户居民因拆迁补偿问题没有搬迁,生活用水只能到户外一个水管去接。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2016年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再用10年时间,实现全面振兴。董玉春今年55岁,龙凤矿倒闭前在矿里的幼儿园工作。下岗后,她自谋职业开办家庭式幼儿园;如今,幼儿园已有56个孩子,并解决了10名矿工家属的就业。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付师傅今年42岁,1999年在抚顺龙凤矿下岗,之后在商场修过手机、干过零工,还在个体煤窑当过矿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2005年抚顺棚户区改造后,他得到了56平米的回迁房。42岁的他去年才结婚,妻子没有工作,目前已怀孕5个月。为了即将出生的孩子,他借款3万多元买了小货车承包快递业务,却发现抚顺的低需求和低消费仅仅够他养车。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多年来,在抚顺矿工集中的低收入居住区,自发形成了很多集市,每周从周一至周日按照固定顺序轮流赶集。每天早上,一支绝大多数由下岗矿工组成的赶集大军,辗转于不同矿工居住区;他们以这种农业社会的交易方式,用低廉的生活用品服务大片矿工居住区。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于师傅今年53岁,是龙凤矿的下岗工人。下岗后,一直在抚顺干各种零活。几年前,他和媳妇开始辗转于几个矿区的大集:周一搭连小区,周二茨沟小区,周三莫地小区,周四新太河小区,周五员工街小区,周六阿金沟小区,周日新屯小区,专卖农家鸡蛋,生意越做越有起色。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老虎台矿现有员工7869人,主导产品为工业动力煤和生活用煤,主要销往鞍钢、本钢等地,煤气作为副产品供于抚顺和沈阳部分地区。徐会祥今年74岁,2003年在老虎台矿退休,每月1700元退休金,现在与老伴儿生活在一间20多平米的低矮平房中,这平房是30多年前他们自建的。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马志铭今年55岁,2002年在西露天下岗。下岗之初,两口子给别人加工煤晶和玛瑙等工艺品。2005年,因家里的房子在棚户区改造之列,就到古城子矿区附近租房专职开煤晶琥珀工艺品加工,勉强维持生活。他的儿子今年30岁,在吉林长春打工,目前还没结婚。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谢新今年59岁,2002年响应矿上减员增效的号召买断下岗,得到1.66万元的买断补偿金。为了生存,他从事过很多行业,勉强够维持生活。由于下岗后继续自费缴纳养老保险,2013年8月他终于熬到特殊工种55岁的退休年龄,每月能领到2000元左右的退休金,生活逐渐稳定下来。虽然他离开煤矿十几年,但对煤矿的情感始终没有减弱,一直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煤矿的发展、辉煌与衰落。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李星晨今年29岁,他的爷爷、姥爷、父亲都曾在矿上工作。2012年,李星晨从矿务局技校毕业分配到煤矿开电铲车,月收入3000元出头儿,但现在煤矿工人的地位不如从前,找对象都比较困难,目前他还没有女朋友。如今,李星晨与父母住在48.24平米的老旧宿舍,画框中的帅气男孩是9岁时姥爷画的他。

  • 中国最早拥有轻轨的城市,如今满街跑三轮

    刘女士已移居法国多年,但曾经在西露天矿工作的她难舍煤矿情怀,回抚顺探亲时,特意找到儿时伙伴到西露天矿矿坑前拍照留念。20年前的下岗潮,让抚顺矿区的矿工们过上了各自迥异的人生,但无论日子好与坏,矿区都成为他们生命中最特殊的记忆……

点击查看更多文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