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休假:在前苏联疗养院里度假是种什么感受?

2017-12-28 10:19
  • T大

原标题:强制性休假:在前苏联疗养院里度假是种什么感受?

利维坦按:要知道,在上世纪20年代,苏联工人每年得到两周疗养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毕竟,当局者也知道,只有休息好了,工作才能更卖劲。虽然这一帝国已经解体多年,但很多当年的疗养院/康复中心依旧还在人们的视线当中。这些疗养院的建筑风格多变,从新古典主义到野兽派,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应有尽有,气势磅礴,颇具未来主义之风。

塔吉克斯坦Khoja Obi Garm疗养院的氡水疗花洒

当然,除了建筑风格,各疗养院名目繁多的“脑洞”疗法也充满着奇幻的伪未来主义色彩,比如上图的这种倒置的花洒,实际上是将氡水喷洒在女性的双腿之间进行的……治疗。这家名为Khoja Obi Garm的疗养院还有氡气桑拿理疗,世界上只有几个桑拿房会使用放射性蒸汽。

文/Anika Burgess

翻译/杨睿

校对/石炜

原文/www.atlasobscura.com/articles/photographing-former-soviet-sanatoriums

本文基于创作共同协议(BY-NC),由杨睿在利维坦发布

白俄罗斯的国家洞穴医疗诊所其实是地下1400英尺深的一个盐矿。图源:Egor Rogalev

2015年作家玛丽安·奥米迪(Maryam Omidi)在中亚旅行时,来到了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别(Dushanbe)。她当时在前苏联时代的疗养院Khoja Obi Garm附近转悠,这家疗养院专门提供氡水疗法(注:在自然界有许多热矿泉都含氡,但含量各异,各国所定医疗热矿水中氡含量的低限标准也不一)。奥米迪在这里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对这里的建筑、提供的治疗和食宿感到敬畏......对疗养院的了解越多,我就越为它们着迷”。

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奥米迪行走了11个前东方集团(编者注:东方集团为冷战期间西方阵营对中欧及东欧的前社会主义国家的称呼)的成员国,拜访了39家疗养院,她的众筹活动取得成功后,奥米迪和伦敦的出版商菲尔(Fuel)出版了这本书《在苏联疗养院里度假》(Holidays in Soviet Sanatoriums)。奥米迪与当地的8位专业摄影师合作,拍摄了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度假机构,用镜头捕捉了来这里度假的人。

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极光疗养院里,紫外线杀菌灯照进患者的耳朵、鼻子和喉咙里,杀死细菌。图源:Egor Rogalev

1920年,列宁颁布了《关于利用克里米亚慰劳劳动人民》(On utilizing the Crimea for the medical treatment of working people)的法令。1922年颁布的《劳动法》正式将强制性休假写进了法律条文之中。整个苏联时期,克里米亚半岛和苏联周围遍布着各种疗养院。奥米迪在电子邮件中写道:“疗养院(sanatorium)是医疗机构和休闲健身中心的混合体。苏联公民每年至少要在疗养院里呆上两个星期。这是国家提供的福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好好工作,好好休息’的理念。”

客人第一次来到疗养院时要先看医生,让医生为他们量身打造一系列治疗方案。在早期的疗养院里,一切都是严格计划好的,连进行日光浴的时间都是精确计划好的。奥米迪说:“在疗养院休养并不等于懒洋洋地躺着无所事事,疗养院的日程计划涵盖不同的疗法和锻炼。早期的疗养院会相当严格地执行这些计划。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疗养院文化已经逐渐松散消退了,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来疗养院的人不仅不带家属,还不许喝酒、跳舞、吵闹。因为他们认为:是时候静下来思考社会主义理想了;要好好把握机会,精神饱满地重返工作岗位。

俄罗斯索契的宫殿式疗养院Ordzhonikidze正在装修。图源:Dmitry Lookianov

疗养院希望能让每位公民都可以从中受益,打造出一支更健康、更高产的劳动力队伍。人们只要拿着名为putevki的优惠券,就可以在预定好的目的地免费或以优惠价格入住。遗憾的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奥米迪在书中写道:“实际上,最好的住处通常还是被那些有钱有权的人享受了。”很多疗养院,比如吉尔吉斯斯坦的极光疗养院,更是做到了极致:极光疗养院建于1979年,专为苏联精英而设,全院350多名员工,只为200位客人提供服务。

各种疗养院像雨后春笋一样,遍布苏联境内,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才暂时告一段落。正是因此,这些疗养院的建筑风格十分多元化,涵盖的范围极广。最先吸引奥米迪注意的是Khoja Obi Garm疗养院,这个野兽派的混凝土分层结构就坐落在吉萨尔山脉的高处。位于俄罗斯索契的Ordzhonikidze疗养院是一个新古典主义的宫殿式建筑,有喷泉、游泳池和户外电影院。它建于1936年,斯大林的“大清洗”时期,疗养院的名字则来源于斯大林在任期间一位后来神秘死亡的同志【编者注:这里指的是格里戈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奥尔忠尼启则(Grigoriy Konstantinovich Ordzhonikidze),格鲁吉亚著名革命家,斯大林的亲信之一】1987年开业的Reshma疗养院位于莫斯科东北约300英里的伏尔加河附近,是红砖建成的庞然大物。来这里的客人包括宇航员和在切尔诺贝利受到辐射影响的人。

Khoja Obi Garm疗养院。图源:Eurasia Travel

俄罗斯的Reshma疗养院于1987年开放。图源:Dmitry Lookianov

书中还提到,几乎所有的疗养院都会提供一系列治疗方法,其中有一些非常不同寻常。位于明斯克(白俄罗斯首都)郊外的国家洞穴治疗诊所就是一个例子。洞穴疗法是一种呼吸治疗方法,其实就是在洞穴内呼吸。国家洞穴治疗诊所的洞穴是一个位于地下1400英尺深处的盐矿。虽然疗养院在地面上也有一些设施,但主要的咨询室、活动区和宿舍都位于洞穴内。书上说,这里每年有7000多名儿童和成年人参观。

最让奥米迪感到吃惊的是阿塞拜疆“石油矿泉小镇”纳夫塔兰的原油疗法。在纳夫塔兰开采的石油据说具有某些对人体有益的特性,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它们更可能致癌。奥米迪解释说:“纯度不同的原油被用于洗澡、漱口等种种用途。虽然在一个装满原油的浴缸里泡澡感觉好像很奢华,但整体上来讲还是觉得滑溜溜的,没那么优美。”

阿塞拜疆纳夫塔兰疗养院的原油疗法。图源:Claudine Doury

现在,在纳夫塔兰苏联时代的Chinar疗养院住一晚就需要105美元。纳夫塔兰共有11家疗养院,其中只有一家是1991年之前修建的。其他疗养院,如吉尔吉斯斯坦的极光疗养院,夏季一夜的费用200美元。据奥米迪说,对有些游客来说,疗养院更像是旅馆,他们选择疗养院只是因为看中了它们靠近海滩的优势。“其他人对待疗养院的态度就要更认真一些,他们每年回疗养院来治病,或是接受一些预防性的治疗。”

无论你去疗养院的原因是什么,今天的“休假/度假”这个词已经是和苏联时代完全不同的概念。安东诺夫(S. Antonov)在1966年的一篇报纸专栏中写道:“我每年只能度一次假,我尽量不让自己在无所事事中浪费一天的宝贵时间。”

格鲁吉亚的Tskaltubo疗养院曾经是苏联精英的去处,今天也只对部分访客开放。图源:Claudine Doury

俄罗斯索契Metallurg疗养院的淋巴引流设备。图源:Dmitry Lookianov

俄罗斯的Klyazma疗养院是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项目之一,包括可以欢度周末的度假村,以及设施齐全、可以长住的疗养院。图源:Natalia Kupriyanova

格鲁吉亚Kolkhida疗养院的客人可以享受磁性沙子浴,据说有治疗功效;该疗养院1976年最初只对孩子开放。图源:Claudine Doury

Zaamin疗养院,位于乌兹别克斯坦的扎敏国家公园,提供盐室疗法和草药疗法。图源:Egor Rogalev

克里米亚的Druzhba疗养院建于1985年,据说曾被美国国防部误认为是导弹发射设施。图源:Michal Solarsk

俄罗斯Lipki疗养院的餐厅提供现代化的理疗方式,包括巧克力全身疗法和鱼疗。图源:Dmitry Lookianov

度假者在Tskaltubo疗养院的温泉水浴中锻炼。图源:Dmitry Lookianov

乌克兰敖德萨Kuyalnik疗养院的高频电疗。图源:Dmitry Lookianov

一位摔跤运动员在极光疗养院泳池边。图源:Egor Rogalev

一位女宾在白俄罗斯疗养院接受磁疗。图源:Egor Rogalev

老年人无法承受一个完整的温泉浴的热度,所以只是手臂和腿部的浸泡。图源:Dmitry Lookianov

乌克兰Kuyalnik疗养院附近,一位游客正在给自己身体上抹泥,享受泥浴。图源:Michal Solarsk

来自拉脱维亚尤尔马拉Janartij Bereg疗养院的客人,每天都要接受光疗。图源:Michal Solarsk

责任编辑人:柯小娇 PX004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