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格 萨 尔 遗迹 遍 布 的 圣 地
巴萨梅德拉泽 索波布姆东珍《格萨尔》史诗集藏族古代文明之大成,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长的史诗,是人类口头艺术的杰出代表。长期以来其以民间艺人的特殊传唱和古老的传承形式为载体,不仅反映出我国古代藏民族的部落社会、民间社会、宗教信仰、天文地理等重要内容,而且还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源泉。由于该史诗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人类集体记忆和文化传承方面的特殊价值,以及其所包含的丰富的原始文化因子对人类原始文明的继承、延续和发展等所起的重要作用,2006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9年又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是目前世界唯一一部“活形态”的史诗。
玉树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三江之水孕育了这里山清水秀、旖旎绚烂的自然风光和神奇厚重、别具特色的藏族民俗文化。这里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唐蕃古道和中华水塔的美誉。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一座山,每一块石头,每一条河流都流传着无数动人的故事。世界最长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就生根发芽在这片肥美而辽阔的草原上。从孕育中华文明的黄河源头,到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的长江源头,再到东南亚热带文明的母亲河——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英雄格萨尔王的轶闻趣事随处流传。在这里——雄伟的山是格萨尔; 柔情的河是格萨尔;坚强的父亲是格萨尔,慈祥的母亲是格萨尔······格萨尔几乎成了万物的化身和人们心灵深处根深蒂固的精神动力。在玉树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但格萨尔说唱艺人众多,手抄版本最多,受众面最多,研究学者最多,唱腔曲调最多,以及风物遗迹最多,几乎每一处都有一段关于格萨尔的故事和遗迹。《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英雄史诗,是了解和研究藏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也是国家“十二五”社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之一。在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玉树州《格萨尔》的搜集、记录、整理和研究工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对流布在玉树地区的《格萨尔》民间说唱艺人采取了应有的保护措施。
2012年在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青海省《格萨尔》研究协会等上级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支持下,在《格萨尔》流传最广、神授艺人孕育最多、《格萨尔》风物遗迹保留最多的玉树本土高原上,成功举行了玉树州格萨尔艺人鉴定暨“格萨尔艺人之家”、“格萨尔研究基地”挂牌仪式。对达哇扎巴等15名神授格萨尔艺人和3名吟诵艺人进行了鉴定,并颁发了证书。
在神奇悠远的黄河源头曲麻河草原,格萨尔赛马称王时登基的宝座历经千年风雨,依旧矗立不倒。至今藏族人民传颂着格萨尔赛马称王的故事,并虔诚地守护着这一神奇的远古遗址。登基台长约1.8米,宽1.4米,最高点为2米,底座高度16-20米,总面积3平方米。
今曲麻莱县麻多乡的扎加村,相传是当年格萨尔王征服《南隆羊宗》的地方,因而这里的绵羊膘肥体壮,肉质鲜美是藏区闻名的产羊宝地之一。当今《格》学界有不少专家和学者以及藏区诸多百姓一致认为此地是当年格萨尔王为打开雪域白色羊宗而征战过的地方。
长江源头格拉丹东雪山之下,美丽而辽阔的治多草原传说是嘉洛敦巴坚赞的领地。在史诗《格萨尔》中嘉洛敦巴坚赞的爱女,格萨尔王的王妃嘉洛森姜珠姆自我介绍时,所提及的家乡山名及水名可在治多一一兑现。并且在县城附近还有珠姆未出嫁前曾经洗头梳妆、沐浴嬉水的圣湖遗址和嘉洛家族夏季牧场遗址以及虎峰宫遗址等等。相传珠姆是一位如花似玉的绝代佳人,其故乡治多的景色犹如美丽的珠姆秀美多姿、令人向往。
2010年盛夏,鲜花开满了治多草原,在这吉祥的“十全宝地”上,格萨尔王王妃森姜珠姆其美丽、典雅而庄重的形象用汉白玉精雕细琢巍巍矗立在长江源头,犹如珠姆王妃从天而降,令人敬畏。来自全国各地的诸多格萨尔专家学者聚集在森姜珠姆的故乡“十全宝地”,在这里举行了前所未有的“嘎嘉洛文化学术探讨会”,专门考察、探讨和研究关于史诗中珠姆所叙述的故土地理风貌。
位于杂多县境内的群果扎西滩是澜沧江的源头,在沼泽遍野,牧草肥美,人迹罕至的这片净土上,孕育了闻名东南亚的母亲河——湄公河。
英雄格萨尔王征战四方,除恶扬善的伟大业绩,在杂多广为流传。特别是在格、仲一带地区,保留着很多神奇的遗迹和传说。相传这里曾经是达色财宝国的领地,达色王的神山、达色国王药浴泉等风物遗迹至今可见。《达色财宝宗》就曾发生在此地。格萨尔王征服《达色牦牛宗》之后牦牛开始繁衍雪域大地。因而,这里素有“高原之舟牦牛故乡”之美名。与史诗《格萨尔》有关的古代风物遗址在澜沧江的源头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介绍。
在玉树通天河沿岸,还有格萨尔及30员勇将的遗物、遗迹和传说,成为河岸百姓生活的精神养料。历经百年的藏娘古塔和精美绝世的藏娘擦擦等因印度佛学大师弥底尊者的加持而变得圣神庄严。格萨尔王曾拜弥底尊者为师的传说不但在民间流传而且还在佛教经书中记载。
在玉树与四川交界处的通天河沿岸一带相传是格萨尔30大将之首,勇将丹玛的故乡。当地百姓称自己是丹玛的后裔,他们以此为荣。至今称此地为邓柯,那里的山山水水都赋予了丹玛的神奇传说。
通天河畔的明珠——圣地称多,历史悠久。从海拔四千多米的巴彦喀拉游牧部落到湿润温暖的通天河谷农业区,随处都有格萨尔和30大将的传说和遗迹。
今称多县清水河境内的查多南宗徐毛,相传是格萨尔总官王荣察查更的领地。生活在这里的阿聂部落千百年来一直祭祀着神山圣湖,供奉着历经百年却依旧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格萨尔以及30大将的石刻画像。这里的人们坚信,总官王荣察查更曾经祭拜过的圣山——南宗徐毛山一定会世代护佑当地百姓平安富足。
阿聂部落牧人自称是总官王荣察查更的后裔,千百年来他们一直延续着祭祀圣山圣湖的习俗。神奇的阿聂湖相传是总管王荣察查更的寄魂湖。当地百姓每逢良辰吉日到阿聂湖畔点燃桑烟,挂满经幡,放飞风马旗,祈祷人畜平安、生活富裕。并举行隆重的赛马节,用赛马来庆祝祭祀圣山圣湖仪式的圆满。中国著名摄影家郑云峰先生曾用镜头记录了历经百年的这一历史习俗,并先后在《中国旅游》《中国科学探险》等国内期刊杂志上发表,赢得了世人瞩目。
在史诗《霍岭大战》中,总管王之子少年勇将南欧玉达在与霍敌交战时不幸牺牲,他的坟墓就在清水河的查库,当地人称之为“南欧东帮”,似乎是少年南欧玉达在此注视着这片自己用热血捍卫的故土。
还有在康巴母亲河雅砻江的源头——扎曲河畔,有三堆形似牧人野外生火时临时搭的三角灶台,相传这是当年晁同打猎路过此地时,歇息生火烧茶的地方。
在称多县达哇村后面有一座小山丘,山脚处保留着一些残垣断壁,相传这是治嘎代曲军贝那的宫殿遗址(嘎代炮台遗址)。治嘎代曲军贝那是格萨尔王的七大勇将之一。
澜沧江畔的明珠——囊谦。此地山水秀美,更有数不尽的格萨尔王的遗物、遗迹。相传格萨尔王30大将之一的森达阿当的后裔聚集地——东坝乡;有格萨尔王30大将之一——东·白日尼玛江才的后裔所珍藏的举世闻名的东仓《大藏经》,而这些用金粉、银粉、朱砂粉等颜料书写在牛皮、桦树皮以及藏纸上的珍贵文字,不但有甘珠尔、丹珠尔等佛学经典,内容还涉及藏族各类学科的内容,被称为“藏族的百科书库”,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物。这些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文物,相传是从东·白日尼玛江才开始收藏整理,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家族后裔。为了妥善保护东仓《大藏经》,由国家拨的500万元专项资金,建成了家庭博物馆,并有专人科学保护和管理。
囊谦县达那寺,是格萨尔传奇谢幕的圣地,是英雄最终的归宿,是征战四方,叱咤雪域的英雄们疲惫的灵魂和身躯安息的地方。达那寺藏语称“达那僧格南宗”,意为“马耳朵狮子天堡”,由帕摩竹巴弟子桑结叶巴·伊西泽巴于公元1188年建成,迄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家4A级旅游圣地,也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那寺内存放着许多传说为格萨尔及其部将们的遗物,故又有“岭国寺”之称。这里,供放着传说中格萨尔和贾察的宝刀、王妃森姜珠姆的格式腰带、格萨尔及其30员大将的盔甲。
在达那寺右边海拔五千米的石崖洞中,可以看到两处格萨尔30员大将的亡灵塔,均为噶丹塔形。还有帕摩竹巴亡灵塔、岭国铸铁器物等。
玉树,在这片充满格萨尔传奇的土地上,格萨尔艺人遍布的圣地,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相信祖先用超能的记忆传承下来的这部伟大故事,就是发生在雪域高原的真实画面。叱咤风云的英雄格萨尔统率雄壮威武的军旅,用他超凡的能量惩恶扬善,同一切邪恶征战,让雪域高原充满了和平和富裕。英雄格萨尔的英名在这里闪烁光芒,英雄格萨尔的故事在这里经久不息。
(青海省红十字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