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座都不说的秘密:莫斯科级反潜巡洋舰反潜战术(下)
- T大
上文我们提到,局座这种大佬,在媒体上是绝对不会明说军事上的“为什么”和“所以然”的。
所以,本公号专门说这些核心的、重要的、关键的内容。说的就是战略战术,说的就是编制体系,说的就是所以然。承接上篇——
在反潜作战中,“莫斯科”号或者“列宁格勒”号,拉着其他护航舰(僚舰),共同编组成实际就是用于反潜作战的“搜索——突击群”。这种专用舰艇战斗群有哪些典型配置形式,作战的时候有哪些特点,全过程怎么样,这里实在写不下了,请大家买一本我的《走向大洋》看看,或者将来不久买我下一本正在撰写的拙作看看。
回到“莫斯科”号或者“列宁格勒”号,他们最大的优势在于上面的一个直升机大队,该大队一般情况下拥有12架卡-25ПЛ型反潜直升机。这些直升机不仅能够协同舰艇实施舰机联合反潜动作,甚至自身就有独立完成反潜任务的能力。当然,另外一个重要优势在于,两条舰同时拥有装着核弹头的PПK-1型反潜导弹系统、M-11型中远程中高空防空导弹、MГ-342“猎户座”式大型升降式舰壳声呐站(Гидроаку Cтическая Cтанция“Орион”)等各种神器,查打一体,能杀能抗,远近皆宜,可攻可受……
接受行进间补给的舰艇搜索-突击群
“搜索-突击群”的经典战术案例,在冷战中可谓多如牛毛。都是面对真实的敌人——西方阵营的潜艇,当然到最后的最后只进行了模拟射击,没有实际开火而已。1973年3月,在地中海第5分舰队战斗勤务指挥所的直接指挥下,以Л·德文坚科上校为舰长的“莫斯科”号为长舰,“果敢”号和“勇敢”号大型反潜舰为僚舰,在意大利附近地勒尼安海实施搜索——模拟突击行动就是一例。
此次行动前,1艘苏联641型(北约称之为F级)潜艇已经偷偷摸摸地确认,美军第16潜艇大队的一艘携带”北极星“导弹的战略核潜艇正在地勒尼安海实施战备巡逻。“搜索-突击群”于是从突尼斯海峡的前沿锚地起航,摆脱了一艘美国驱逐舰的监视后,向目标海区迅速航渡。在进入地勒尼安海后,迅速展开为“一”字形反潜横队。在水面舰艇开始搜索的同时,一个反潜直升机中队迅速起飞,到达100千米外的海域沿角状线布设了大量声呐浮标,形成一个足够横亘于潜艇预计航线的阵列。3小时以后,阵列南部有浮标显示与潜艇出现声学接触时,直升机马上又布设环形声呐浮标阵,对潜艇声学特征予以多点多路径声学交叉确认,并召唤3艘水面舰高速前来。之后搜索-突击群对潜艇实施模拟突击,而惊慌失措的潜艇非常无奈地,加速到12节钻进意大利12海里领海线溜之大吉了。整个过程中,搜索突击群的各种声呐对潜艇保持声学接触的时间达到了4个小时。显然这种情况下,实战中潜艇没什么生存可能了。
本人书中1123型巡洋舰所带领的搜索突击群追踪核潜艇的过程图,其他媒体和书籍中保证没有类似内容
苏联人一般将这个战术称之为“锻锤——铁砧”,这种战术也不是海军独有的,卫国战争合同进攻战役法中也有类似称谓,反正超级大国融会贯通的能力必然是很强的,苏联海军能继承他们陆军老大哥三分之一的风骨,就足以完成任务了。对于搜索-突击群而言,是以直升机布设浮标为“铁砧”,搜索舰艇为“锻锤”。当声呐浮标阵发现并确认潜艇后,意即潜艇已经被“扔上了铁砧”,而作为“锻锤”的搜索舰艇被召唤而来,追击潜艇并实施突击(意即锤击)。
在整个暴力非常的过程中,突击所用武器首先为1123型上配备的РПK-1型反潜导弹系统,在10~20千米(理论射程24千米,实际精确射程应缩减)距离上发射82P核装药反潜导弹摧毁潜艇。如果条件不允许使用反潜导弹,则长舰和僚舰会在接近潜艇后以其他反潜武器齐射。
1123型“莫斯科”号和“列宁格勒”号两艘大舰的服役,以及以其为中心的搜索-突击群的出现,极大地威胁到了美国第16潜艇大队在地中海东、中部的阵位安全。
就凭这一点,值回建造票价。
以后,我们再来说说为什么1123型设计成这个样子,为什么它的出现一点都不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