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大部分步枪弹匣都是30发子弹?原因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长久以来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全世界大部分自动步枪的弹匣都是30发?
不少人都曾讨论,:战场上士兵带多少子弹最合适?答案不一,总之最有利于取胜最好,但其实还有另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世界上大部分步枪弹匣都是装30发子弹。怎么不是20发、50发、100发,装的子弹是越多越好吗?
▲《高山下的花环》中单手换弹匣
众所周知,步枪是绝大部分士兵的主要武器,需要它能适应各种情况下的战场需求,而火力持续性的长短便是重中之重,那么弹匣一次性装弹量的多少足以影响到取胜的关键。
▲网友魔改的超长弹匣SKS/56半
我看你还怎么趴下打?
关于弹匣的使用,首先是不影响正常作战,其次是根据其使用弹药的尺寸大小、重量来决定具体采用多少发装弹,两者看似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冲突很大。装多了太重,弹匣过长会影响战术动作和姿势,装少了火力持续时间太小,需要频繁更换弹匣,贻误战机,必须在二者间寻找一个恰到好处的装弹量平衡点。
▲MP18最早使用的是蜗牛型32发弹鼓
因为不方便,一战后改成20发弹匣
在单兵自动火力出现之初,弹匣数量也是不统一,因为当时的栓动步枪一般都是5发、10发。变成自动火力后冲锋枪和步枪多少子弹才最适合呢?所有国家都在慢慢摸索这个平衡点,当时出现了20发、30发、32发、70发等多种弹匣。
▲汤姆逊空枪重将近5公斤,装弹后更重
相当于士兵手里端着个10多斤的铁疙瘩
现代我军的95步枪也才3.2公斤
《风语者》电影截图
以美国汤姆森冲锋枪弹匣为例,早期型号经常会看到使用50发的弹鼓,在黑手党手中扫射时火力十足,“芝加哥打字机”由此得名,但是配发给美军后问题很快暴露,原来的50发弹鼓在士兵长时间作战中显得太过笨重,特别是长时间持枪时,且经常卡弹。而原装的20发弹匣有显得火力不足。最后在1941年12月经过重重测试,30发方形弹匣最终成为新的标准弹匣。
▲M1加兰德8发弹夹、M14的20发弹匣
M16的20发弹匣和30发弹匣
二战前后,世界各国开始出现自动步枪的概念,早期北约的自动步枪如M14、FN FAL、G3,都是20发全威力弹匣。可是在越战时发现一个最显著的缺点就是火力太弱,射击时间短,需要不停的更换弹匣,导致评价较差,后来刚换装小口径时M16也是20发,在全自动模式下很快会打光,火力比不上30发的AK。
▲越战中美军经常还没看到敌人就扫射
据说平均数万发子弹打死一个敌人
美帝再有钱也心疼啊
《全金属外壳》电影截图
为了减少美军士兵在越南的弹药消耗量,不要让新兵动不动就扫射。M16A2被强制设定为三连发,因为美国陆军得出结论:3发点射能够在节省弹药、准确度和火力密度之间提供一个最好的平衡。
▲从上分别是20发弹匣的M16A1、
30发弹匣可以三连发的M16A1、
M4A1卡宾枪、M16A4步枪
在三连发的情况下20发弹匣显然就不适用了,它们被换上了30发弹匣。三连发正好可以打10个点射。但后来发现这个三连发挺鸡肋的,子弹并没有节省多少,反而火力被大打折扣,后面就被取消掉。
▲弹匣内构图,不过这个属于弹鼓
1980年北约提出了STANAG 4179(标准化协议4179),统一口径以方便于各成员国间弹药及弹匣共用,降低后勤工作量。当时北约决定,采用M16突击步枪30发弹匣作标准,其后大部分成员国跟随采用(法国这种半条腿离开北约的奇葩例外)。
▲所以这些我们常见的步枪使用的都是
北约STANAG通用30发弹匣
在苏联和华约这边则比较简单,二战后苏联在竞标新一代自动步枪时吸取了德国自动步枪的很多设计理念,所以在一开始的所有竞标样枪中弹匣都是和Stg44一样为30发。(AK-47只是长的像Stg44,但真正山寨它的是苏联AB-46)。
▲AK-47和它当年的竞争对手们
在AK-47胜出并成为制式武器后,华约各国也纷纷获得授权生产,许多国家直接统一规格,使用同样的子弹,甚至同样的弹匣。
▲SKS步枪的10发弹夹
▲SKS弹夹可以给AK弹匣进行快速装填
只需要三个弹夹就可以装满
据说华约因为当时AK-47使用的与SKS步枪相同的7.62X39子弹,而SKS装弹使用的是10弹夹,为了方便通用,AK的弹匣要使用SKS的10发弹夹进行装弹,同时也为了方便装弹,AK的弹匣大部分都是10的倍数,所以AK是30发弹匣,RPK轻机枪是40发长弹匣。(AK的75发弹鼓不是用弹夹一下性压入的)
▲AK-74的15发弹夹快速压入弹匣
▲AR也有用这种10发弹夹快速装入
回到正题,按照枪械工程学和人机工効论比较和探讨,以前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军事机构,对全自动突击步枪和卡宾以及冲锋枪弹匣30发容弹量的可行性和最满意使用度,进行过深入研究和论证,甚至经过实战验证。
▲早期很多冲锋枪都是横制或上制弹匣
就是为了在堑壕战中士兵卧射更低
实践中发现在打阻击战时,士兵两肘支地弹匣位于中间,如果弹匣过长会导致枪身无法利用两肘来固定枪身,无法保持射击精度,同时弹匣过长还导致士兵卧射姿势过高,让会让士兵上半身都暴露在掩体外,更容易中弹,所以弹匣的长度不能超过上臂,不大于25厘米,恰好就是装弹30发左右的高度。
▲此士兵使用的是大容量长弹匣,卧射时
为了不暴露身体,只能把枪横过来打
▲早期的法玛斯步枪用的是25发弹匣
为的就是能尽量降低射击高度
但后来又改为30发北约标准弹匣
其实理论上20发弹匣是最有利射击姿态的数量,但子弹不够用,火力小,而30发弹匣做成弯曲状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射击姿态与载弹量的状态(弹壳的锥度也和弹匣弯度有一定关系)。
▲81步枪卧姿射击图
这种高度是经过科学论证的
如果改用50发甚至75发的弹匣,士兵抬身就会过高,既易疲劳又暴露目标。为什么不是25发或者32发,是因为采用整数计量,30发弹匣便于计算弹量。
▲而98式步枪这种大容量弹筒的配置
只考虑了数量,却没考虑士兵拿着有多重
已经严重毁掉了步枪的平衡和人机功效
另外,容弹量超过了四五十发以上,射击时可能造成弹匣供弹不顺,卡壳几率会比30发以下的弹匣高出数倍,实战中会相当要命。所以不是大家很有默契的都使用30发弹匣,而是世界各国经过实战论证出来30发弹匣才是最科学的。
▲这种夸张的U型弹匣平时娱乐下就行了
还没打几发弹簧都跳出来了
▲这种弹匣只会成为噱头,而不可能在部队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