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万株紫荆花盛开,柳州的空气不再只有螺蛳粉的味道
- T大
紫荆花的香气有点似桂花,但没有桂花那么浓烈,更似玉兰的淡雅,又有自己的特点。“江中月色正清明,无数紫荆过无影。”如果说螺蛳粉是柳州的名片,紫荆花又像是柳州人的另一张面孔,热情温暖,平易近人却又独具性情品格。
文| 赖祐萱
刚下飞机,亚热带季风就带来了螺蛳粉的味道,起初以为是自己的错觉,后来才知道柳州机场就有一家特别好吃的螺蛳粉店。
柳州的机场不大,从机场大厅过安检到登机口,也就直线100米的距离。还没反应过来,就出了机场。机场到市区的距离也很短,开快车的话,40分钟就能到达市中心。小也有小的好处,这种紧密且简单的生活范围,没有圈住柳州人,他们懂得生活,更会享受生活。
四月的柳州,紫荆花开,野味上市,春茶出炉,正是踏春游玩好时节。
花城柳州的女人们
柳州大抵还是印象中工业城市的样子,一路上施工基建的地方不少,马路上偶尔会扬起些微尘土。沿街的紫荆花已经开得很好了,粉红色紫红色粉色白色夹杂而生,不似樱花那么素雅,也没有桃花那么明艳,有一种恰到好处的适时生长。
也有因为光照不足,绿叶未能落尽的洋紫荆,在其中显得别具一格。询问一圈,大多人都喜欢粉红色紫红色的紫荆花,没有人喜欢白色。我倒是很喜欢白色的,和嫩绿的树叶搭配一起,像极了栀子花的模样。
洋紫荆的花期极长,繁盛期却只有10天左右,若是遇到风雨也是不禁摧残的。好在我们去的时候,几乎全城26万株紫荆花都在盛开,柳州被蒙上了梦幻的滤镜。
柳州街景图/ 朱柳融王以照
但这场战役中争相媲美的不是紫荆花,而是柳州的女人们。
“所有人都在全身心地享受生活”,这是柳州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所有市民,不论男女老少都热衷于赏花,花开时节大街小巷,只要有紫荆花的地方就能看到拍照的人。最初以为是游客,后来发现都是当地居民,随便散散步就可以开始拍照。
就算是秋天银杏落满京城,在北京的街头也未曾见到过这样“全民出动”的情景,步履匆忙的都市人有他们认为更重要的事情,譬如逛街、社交、健身。但柳州人民不一样,尤其是柳州女人。自拍也好,摆拍也罢,只有你想不到的动作,没有柳州女人做不出来的姿态。
赏花的柳州女人图/ 朱柳融
都说柳州女人火爆、直爽、干脆,很像柳州的名小吃螺蛳粉,酸辣爽口。她们在花下拍照时,也是绝不服输的。柳州女人有自己的摄影逻辑,有自己的造型搭配,一切在她们心里都是自成体系。赏花那日,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拍花工具,绝不重样的旗袍、长裙、绸扇、丝巾、油纸伞,女人相互吆喝着招呼着,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同样都是南方,在江浙、福建一带,你看不到女孩们为了与花同框爬上车顶,自备扶手梯、高架凳、打光板,不是她们做不到,而是她们想不到。一棵盛开的紫荆花,就能改变柳州女人。
看见我们拍照,这些阿姨姐姐们也不闪躲,反倒笑得更加娇媚柔情,动作更加夸张。她们甩着裙摆,撩着头发,生怕错过每一个对准她们的镜头。紫荆花下的柳州女人,都极其享受这种关注和吸引力,对她们来说,路人的瞩目也是春日赏花的乐趣之一。
为了赏花留影爬扶梯、爬车顶的柳州女人图/ 朱柳融
柳州女人也是有区别的,有些是新移民,有的是老柳州。路上遇到两个大妈,穿着暗色绣花的长裙,染着深酒红色的头发,将烫过的蓬松卷发仔细整齐地梳起,操着浓重柳州口音,漫不经心在紫荆花下悠悠地走着。一个柳州女孩悄悄对我说,“你看,这就是老柳州人。”柳州是广西唯一的人口长期净流入的城市,不高的房价,舒适的生活气氛,轻松的工作环境,不但留住本地人,还在吸引外地人。
柳州城区被一条柳江环绕,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用“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诗句来形容柳江。城里除了紫荆花,多是亚热带特有的榕树、椰树。柳州的榕树不像我见过的古榕那样苍劲有力,看上去像是新栽的年轻树木,极富活力生气。
柳江夜景是柳州的特色之一,我们一行人也凑热闹坐船游江。让人讶异的不是柳江灵动的夜景,不是江边飞流湍急的瀑布与月光笼罩下的孔庙。而是船上的乘客大部分都是柳州本地人,少见外地游客。同行伙伴感叹:“柳州人太会享受生活了,没见过一个城市的观光景点有这么多当地人。”
柳江夜景图/ 视觉中国
晚上十点,闷热的天气终于有所缓解,夹带着些许的江风,空气中弥漫着花香。紫荆花的香气有点似桂花,但没有桂花那么浓烈,更似玉兰的淡雅,又有自己的特点。古城此景便是“江中月色正清明,无数紫荆过无影。”如果说螺蛳粉是柳州的名片,紫荆花又像是柳州人的另一张面孔, 热情温暖,平易近人却又独具性情品格。
柳州吃食不是只有螺蛳粉
要谈柳州小吃,免不了的就是螺蛳粉。在柳州三日,每日几乎都会嗦一碗螺蛳粉,是为疏通筋骨,循环脉络。第一顿用螺蛳粉扫去赶路风尘,最后一顿再用螺蛳粉画上奔波句点。
汤底用猪脊骨、螺蛳熬制数十小时,炒制酸笋,酸豆角,再配以花生、木耳、青菜等佐料就是一碗辣、鲜、爽、酸、烫俱全的螺蛳粉。干捞螺蛳粉也好吃,没有汤底却有卤水红油,米粉滑润顺口更带嚼劲。螺蛳鸭脚煲又是柳州螺蛳系的一道王牌菜,色泽鲜亮,豆腐泡吸收了汤汁的精华,鸭脚表面焦酥,口感软烂保持住了胶原蛋白,就着米饭,可以一碗接一碗。
和当地人聊天得知,螺蛳粉获得了柳州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扶植,已建立起一个螺蛳粉产业园,这也是它有别于重庆小面、桂林米粉、南京鸭血粉丝汤等小吃之处。即便是袋装螺蛳粉也在海内外拥有庞大的嗦粉群体,那些被“臭味”吸引又被美味折服的螺蛳教徒们为它疯狂。在美国、欧洲、日本的华人超市里,螺蛳粉大概可以和老干妈、火锅底料一起并列为留学生的最爱。
参观产业园时,了解到光是柳州就有500多种袋装螺蛳粉,仅是线上热卖的螺蛳粉就可以摆满一墙,全网网店超过8600家。平时我们吃到的袋装螺蛳粉就是通过这里的工厂,从米粉到配料,从消毒到分装一条龙流水生产,日销60万袋。参观间隙,螺蛳粉博物馆的讲解员悄悄地和我说,“我最喜欢吃的是秋香,那家口味比较清淡。”园区里到处都摆设着螺蛳粉专属的漫画形象,两个卡通公仔——男孩螺螺和女孩蛳蛳。一种只有30多年历史的食物,却被折腾得如此生气勃勃,忽觉柳州人真是好玩有趣。
柳州博物馆里的螺蛳粉展览图/ 赖祐萱
除了螺蛳粉,柳州还有许多美食。要知道,广西、云南、贵州的山间“野味”都是一绝。几年前去过云南边寨,对那里的野菜极有好感,一些平日里在超市根本见不着买不到的植物,都能经过简单的烹饪变成一道绝味的佳肴。作为从小就吃过“奇奇怪怪”蔬菜的南方人,有些野菜我也是第一次尝试。就算是山笋,也是各地有各地的风味,不尽相同。
在柳州,野菜绝不是桌上的配角。地瓜藤、蕨菜、折耳根(鱼腥草)、紫苏叶、大韭菜、猪肚菜、水芹菜、艾菜等等都很常见的。桌上要是有北方人根本认不过来,只能统称这些为“绿叶菜”。
柳州的蕨菜实在好吃,清炒一盘加点盐,嚼入口中就如植物初生的婴儿。虽然这样的比喻有点可怕,但那是一种难以用言语形容的“嫩、甜、香”。扣子菜(白花菜,学名龙葵)也非常特别,一锅猪肝汤加入扣子菜轻烫,丝毫没有任何的膻腥味。扣子菜苦中带甘,猪肝软糯异常,一口喝下去,通畅相当,什么燥热火气也都得以缓解。扣子菜还可单捞出来,蘸蘸小碟作料。柳州每家餐馆几乎都有这么一盘酱料,辣椒、蒜泥、香菜、酱油,大概还放了什么我们不晓得的食材,因为用蘸料就白饭,都别具风味。
炸河鱼也是柳州餐桌上的特色之一,江边打捞的河鱼,个头不大,肉却异常肥美。鱼肉的味道是最能够反应其生长环境水质的,深海鱼大多都有海腥味,淡水鱼免不了有土腥味,有时候只能依靠后天的烹饪去除,如用姜用酒。但柳州的河鱼都不太有这样的问题,用温火热油煎炸,外皮酥脆,内里甜嫩。小一些的可以直接连头带骨吃进去,再配上广西的漓泉啤酒,那真是绝妙。
当城市生活可以逍遥自得时,居民不再为幸福指数忧愁,才愿意花费更多时间去思考美食的最高层次。花开满城,香味绕身,清风拂面,在四月的柳州,简单的吃喝也变成一件极富追求的乐事。
侗族边寨,高山流水
广西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有壮、瑶、苗、侗、回、京、彝等1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居全国第一。柳州下辖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全国七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广西唯一一个侗族自治县。三江地处桂、湘、黔三省交界处,云贵高原余脉边缘,丘陵密布层山环绕,曾有人将三江誉为广西的香格里拉。
当地村民大多以种茶、采茶为生,其中布央村茶叶种植就已有几百年历史。布央仙人茶园坐落在三江侗族自治县里,从柳州市区出发,历经长途跋涉4个多小时才能抵达。三江是贫困县,沿着山路就可以看到许多扶贫的红布横幅。
人迹罕至,开了半个小时山路也不见房屋人影。隐秘深山,与世无争,颇有世外桃源之意。 “这儿看上去就是世代远离战乱纷争的。”车上有人说,“毕竟是这样深山的地方,谁会进来呢。”
雨后布央仙人山茶茶园如仙境图/ 龚普康
布央的早春茶已经采摘好,因为地理气候茶品的不同,布央的茶叶立春前后即可开采,比江浙一带早上半个月,也称作“早春第一茶”。
布央茶园茶庄,有位卖茶姑娘,看起来清秀素雅,问起闺名,唤作秀秀。她邀请我们一行人坐下品茶,有不少从前未曾试过的茶品。我可能口味重,平日喜欢饮乌龙茶、红茶之流,绿茶、花茶觉得寡淡。果然三江的茶叶味道清甜,和全发酵茶颇有不同。雪沫乳花浮午盏,绿茶味道清鲜高长,颜色透亮鲜明。
布央茶园的采茶姑娘们图/ 朱柳融
一种名为藤茶的草茶受到所有人的惊叹,入口微苦,但后味无限甘甜。就如喝了淡糖水一般,再喝别的饮品,不论是茶还是白水都是甜的。藤茶其实不是茶叶,是深山里的某种野生藤本植物,就是《诗经》里的古茶勾藤。当地的虫茶是由一种幼虫采食茶叶后留下的粪便晒干制成,颜色和红茶颇为相似,味道醇厚。可能是先饮了藤茶,后入虫茶,舌尖回甘甚强。
饮茶后,前往侗族千户大寨程阳八寨,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侗寨风雨桥。程阳风雨桥至今有100多年历史,依旧坚固如初,奇特的是建造桥梁没有用一枚钉子,只以榫衔接,凿木相接。
程阳风雨桥头图/ 龚普康
程阳寨中大多是年幼的孩子、妇女和老人,偶见有人戴着斗笠在江中捕鱼。还有身形佝偻的老奶奶拿着自制的手工艺品在街边叫卖。游客不多,很是清静。但却见到几个外国游客,颇为震惊。蜿蜒的巷子里有卖一些当地食材的小店,雨水夹着青苔、木屑的味道,是南方村寨特有气息,淡淡的草药味,想到了老家的江边旧屋。
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曾赴柳州任刺史,在柳州业绩颇有建树,度过人生最后的四年。《柳州峒氓》是他写下有关与侗民相处的律诗,里面有两句全是柳州侗家的风情余韵: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侗族姑娘拦路迎宾图/ 龚普康
侗族人热情好客,喜歌善舞,颇有讲究。程阳寨侗族百家宴开始前,先要看一曲以芦笙为主的侗家歌舞,再聆听一首无伴奏多声部的侗族大歌。百家宴就是有十几桌菜色不同的佳肴摆在一起,所有人可以边走边吃,随意换位。每张桌子前都会坐着饭菜的掌勺人,相同的菜品,不同桌子味道也是不同。
侗族山寨百家宴图/ 视觉中国
侗族有自己独特的饮食风味,比如腌肉。有个朋友是侗族人,所以很早以前就听说过,“侗不离酸”的说法。腌制食物满足了山区长时间缺盐的需求,也极易保存,不腐不败。问了侗族村民,说是侗家腌肉要用盐、米酒、辣椒腌制,糯米糟包裹生肉,芭蕉叶覆盖,石板压实,与空气密封隔绝,待其发酵。腌肉吃起来酸咸开胃,还有浓重的酒味,配热腾腾的糯米饭极好。
侗族腌肉图/ 王剑
“高山流水”是侗族特有敬酒方式,盛酒的竹筒一个摞一个,从上往下流入客人嘴中,层层递进,延绵不绝,歌不完酒不停。几轮下来,在场不少人已有些微醺醉意。旁边一个侗家女儿也喝了些米酒,突然拍拍我的肩说:“我好想跳舞呀,我想给你们再表演个舞蹈。”话音未落,她便跳上戏台,作势就招呼伙伴要奏乐起舞。僻静山村里的侗寨村民,真是好性情。
高山流水敬酒歌图/ 朱柳融
天色渐暗,我们来不及看完演出便要赶路,一位侗族老人一直将我们送至风雨桥,叮嘱下次再来。远处传来侗家姑娘们的送别歌,不知谁说了句“真不想走。”老人用带着侗语口音的普通话回应:“那就留下来吧。”我微微抬头看了看她,她穿着黑青色的侗布襟衣,腰前系着深色绣花围兜,衣襟上缝着手工的刺绣球,头上的银饰在微弱的月光下显得明晃动人。
在柳州“死”得舒服
三江的宁静悠然,和柳州工业重镇的形象大相径庭。柳州看起来就像是个南方古城,有山有水,温润澹然。实际上广西有60%以上的工业都集中在柳州,柳州一直是西南地区钢铁机械、日用制造的代名词。
上世纪80年,柳州人结婚置办家用几乎都来自柳州制造,小到牙膏脸盆花床单,大到饭锅电器自行车,都是本地品牌,很难有哪个城市可以做到这一点。印象极深的是,有人说,之前在广西买了一个双肩包,只花了20块钱,用了3年,最终扔了是因为嫌它丑而不是坏了。
上世纪风靡一时的老钟表家电,都是“柳州制造” 图/ 赖祐萱林馨
自古以来,柳州的传统手工业就十分发达,其中棺材最为出名。上好的木材,精湛的工艺成就了无可比拟的柳州棺材。金庸和古龙的武侠小说里,就多次提及柳州棺木天下一绝,古龙小说《天涯·明月·刀》里公子羽和傅红雪决斗之前,说为傅红雪准备好了一副棺材,强调“那是口上好的楠木棺材,是特地从柳州运来的”。
民间流传有“住在苏州,着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的说法也不足为奇了。毕竟这么会过舒服日子的柳州人,死也要死得舒坦畅快。我们笑称,要不是携带不便寓意不良,不然我们人手一副棺材带回去当做伴手礼。
广西柳州一位六旬工匠在做雕花棺材图/ 视觉中国
尽管现代人们对于身后事不再怀有那么强烈的迷信崇拜和仪式信仰,但在曾经以“土葬”为主流的丧葬历史中,人们认为一口好棺木是保存遗身最完整的方式,是人类灵魂归宿的最终形式。连对逝者都有着世间最精致舒适的安放,大概也是属于柳州的一种生活艺术吧。
江边城市的清闲安逸,西南美食的销魂诱人,侗家村寨的古朴遗风,这些柳州都有。就算生活失意,和热切欢畅的柳州人喝上一杯,应该也不会有什么忧愁了。
嗦粉赏花,逛寨采茶,春日踏青,约在柳州可好?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