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呼机到智能手机的飞跃

2018-07-08 06:30
  • T大

原标题:从寻呼机到智能手机的飞跃

7月5日,西安市民刘彤给记者展示自家珍藏的寻呼机。从寻呼机到智能手机,百姓的通信工具有了巨大变化。 本报记者 安涛摄

   本报记者 吕贵民
  寻呼机也叫呼机、传呼机、BB机、BP机,是上世纪90年代广泛流行且非常时髦的通信工具。
  上世纪80年代末,当寻呼机在西安出现时,谁要是有一部寻呼机,那是很让人羡慕的,能拥有一部寻呼机成为当时很多人的心愿。
  家住西安市东关正街的吴喜民,是西安市第一批拥有寻呼机的人之一。“当时的寻呼机,因售价较高,用得起的人很少。腰间挂个寻呼机,走在大街上,那是牛气十足,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回头率非常高。每当寻呼机发出声音或产生震动,顿时就会看到周围许多人投来羡慕的目光。”7月3日,吴喜民对记者说。
  吴喜民说:“80年代初,我父亲的一位朋友从日本回来,说在日本有许多人,腰间都佩带有一个比火柴盒大一点的小玩意儿。这个小玩意儿只要一响,就能显示电话号码,人们就知道谁有事找自己,就近找个公用电话打过去,就和对方联系上了。当时我听了,感到十分神奇,不可思议,自己琢磨了好久,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当寻呼机进入西安后,吴喜民终于知道了曾听说的那个小玩意儿叫寻呼机,是用户佩带的无线电接收机,好赶时髦的他就成了西安第一批寻呼机用户之一。
  1983年,上海开通国内第一家寻呼台,寻呼机进入中国。1990年后,寻呼台如雨后春笋般在我国遍地开花,西安一夜之间建起了多家传呼台,传呼市场异常繁荣。
  寻呼机分为两类:数字寻呼机和中文寻呼机。吴喜民说:“刚开始时,寻呼机多为数字机,品牌以摩托罗拉为主。人们在佩带寻呼机的同时,还必须随身携带一个小小的密码本,根据寻呼台发送至寻呼机上的数字,查找相对应的内容,或者进行复台查询。那时候,人们家里有座机的极少,因为装一部座机价格很高,而且申请需要很长时间。好在大街小巷都有公用电话,人们接到传呼后就跑到街上去找公用电话。1993年前后,中文寻呼机在西安出现了,这种寻呼机可以直接显示传呼人的姓名、电话以及有什么事情,更为方便,所以我又换成了中文寻呼机。”
  1995年至上世纪90年代末,是寻呼机的巅峰时期,西安市寻呼机用户一度达七八十万人。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1994年“大哥大”开始在西安出现。这种移动电话在香港影视作品中比较常见,也被人称为“大砖块”。一部“大哥大”价值两三万元,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寻呼机业务出现下滑,用户急剧减少。
  进入新世纪后,手机成了寻呼机的“终极杀手”。手机价格越来越便宜,而且其强大的功能让寻呼机“一筹莫展”,许多人买了手机之后就把寻呼机甩在一边,寻呼机逐渐淡出市场。从此,在西安大大小小的通信器材专卖店里,再也看不到寻呼机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款款精致的手机。
  手机在西安上市不久,吴喜民就花近2万元买了一部。“但不可否认,寻呼机的流行是现代通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那个年代,寻呼机使人们互相联系更加便捷。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节奏不断加快,需要更先进的通信工具,手机取代寻呼机也就成了必然。”吴喜民说。
  目前,手机已从第一代1G手机发展到第四代4G手机,并且逐步小型化、轻型化、智能化。
  现代智能手机就像一台电脑,除了具备最基本的通话功能外,可以用来上网、拍照、看电影,并具有强大的学习功能,如外语词汇学习、阅读训练、视频学习等,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专门为老人设计的具有大屏幕、大字体、大铃音、大按键、大通话音的老人专用手机,也深受老年群体的喜爱。还有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定位手机等,新型智能手机越来越人性化、个性化。
  另外,手机还具有转账支付、天气预报、日历时间、录音录像、拍照、导航等诸多功能,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多彩。
责任编辑人:凤凰号
热点新闻
精彩推荐
释放进入手凤首页

手机凤凰网 i.ife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