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来自昆明的家庭。他们生活富裕,在国内却也面临着孩子上学的难题。多方权衡之后,他们策略性地选择转换跑道,送孩子到清迈读书。2018年9月,泰国清迈,王伊琳帮孩子梳洗好,准备去上学。一年前,昆明的王伊琳和丈夫郭健决定把4岁的孩子开心送到清迈留学。他们考察过北京的国际学校,但“最好的国际幼儿园需要父母双方都是外籍”,于是他们放弃了“北上”。
出门前,挨了批评的开心躲进老马的怀里哭泣。王伊琳到清迈陪读,郭健留在昆明经营房地产和矿产生意。为了照顾母子俩,郭健将公司老员工老马调到清迈,既当司机又当厨师。
除了老马之外,王伊琳的表弟也拿着旅游签证过来陪读,每两个月就得回昆明续签。从开心6个月开始,表舅就一直陪伴着他。现在开心每天跟表舅睡一间房。
王伊琳将孩子送到学校,开心迟迟不肯进去。“他第一学期还想回昆明去上早教班,但孩子适应能力比大人强。而且他现在还没有强烈的地域感,所以越早出来越好。”王伊琳说。
送完孩子,王伊琳习惯去公园跑步。闲暇时间,王伊琳会带着开心去农场、游乐园、野生动物园,“每次看他玩得那么开心,就觉得出来的决定是对的。”
开心就读的学校并非清迈最贵,第一年的学费加择校费是8万,第二年开始只要6万。学校以英文为主,中、泰文课每天各一节,幼儿园毕业要求孩子至少能掌握60个汉字。王伊琳夫妇选这里“是因为有中文教学,将来家里还是要请中文私教。”
一到清迈,王伊琳就失眠了,入睡得依靠安眠药。有时送完孩子就回家补觉,“可能是水土不服,他爸爸很担心,甚至考虑过回昆明。”但王伊琳坚持留下。
学校提供了各种课外活动。开心报了骑马、足球和唱歌。每周五下午开心都会去郊区骑马,费用一学期不到2000人民币,能骑十多次。“国内随便去骑一次都要七八百,还未必有这种大自然的环境。”王伊琳说。
母子俩每晚都会跟爸爸视频。开心会问爸爸在哪,跟谁在一起,他要看看。王伊琳笑称,“搞得好像我教他查岗。”王伊琳跟丈夫在一起吵得多,分隔两地倒“距离产生美”,所以并不担心分居影响感情。
开心和Kevin姐弟一起玩耍。王伊琳说“他几乎没泰国朋友,每天粘着中国同学Kevin,看着特别心疼。”今年10月,郭健用2060万泰铢(约400万人民币)买下一家亲子民宿,“不为盈利,只招待带孩子来的朋友。让开心多接触陌生人。”
王伊琳曾是一名演员,现在热衷公益。去年4月王伊琳加入非洲反盗猎活动,还出资20万给一只大象戴了保护项圈,并用儿子的英文名为它命名,“项圈能定位,防止大象被猎杀,非常有意义。从非洲回来开心正好生日,送这个礼物希望他能有大爱。”
母子在清迈租住的房子月租约1万人民币,是郭健花一周时间找到的,“清迈中高端别墅几乎全看了一遍,才定了这套距离学校仅10分钟车程的房子。”为了方便出行,郭健还买了一辆20万人民币的二手“保姆车”。
中秋节,王伊琳邀请了两家中国陪读家庭和一位昆明老乡来过节。她认为“来这上学的家庭,目的都差不多。认可这边的教育制度,希望孩子躲开学习压力,还能有好的英语环境。”
王伊琳时间上相对宽裕,每隔一两周就会练一次泰拳,“生活安排得很满,不会有那种孩子去学校了就无聊的状态。”虽然性格“强势”,但王伊琳会在开心面前“示弱”,“让他教我,而不是逼他学这学那,以后还要让他教我泰拳。”
每周一到五上午王伊琳都会去上泰语课。“不会泰语,在清迈正常生活不受影响。但想融入当地,必须学好泰语。”当初夫妻俩选择清迈还是曼谷时有过纠结,“曼谷比较国际化,不会泰语或者英语,出门都心里发怵。”
9月30日,郭健要来清迈,飞机晚点了一个小时。迫不及待的开心不断地问爸爸什么时候到。王伊琳告诉他,“你去睡个觉,醒了爸爸就到了。”开心就开始不停地脱衣服上床,假装睡觉,睁眼就问“爸爸呢?”
王伊琳带开心到机场接爸爸,开心爬上装满玩具的行李车。郭健逗开心:“你到底想爸爸还是想玩具?”郭健每个月来清迈2-3次,每次他都会把开心放在网络购物车里的玩具买下带来,“有点补偿心理吧,毕竟不能时刻陪着他。”
只要来清迈,郭健都会关机,尽量全身心陪孩子,“从昆明飞清迈只要一个半小时,选这里过渡,我能尽量陪伴。如果直接去欧美,半年见一次,可能就真得担心他缺少父爱了。”
一家人分居的状态还得持续很多年。孩子到清迈读书后,夫妻俩更加喜欢这里了,“清迈以后会是昆明的后花园”。郭健在郊区买了一块七八千平米的地,准备将来在这里盖房养老,“到时候就不用分隔两地了”。
周末,王伊琳带孩子外出,遇见一对新人拍婚纱照。王伊琳问“将来要媳妇儿,还是妈妈”,开心回答“要妈妈”。对于未来,王伊琳称:“童年在清迈。但初中以后会去曼谷,毕竟视野不一样。泰国只是作为跳板,以后他还是得去欧美念大学。”
第二个故事的主角是来自北京的外地家庭。夫妻俩经历十数年打拼,终于能在北京安居。在面临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时,他们把孩子送去了清迈。在故土可知的困难和他乡未知的挑战里,他们倾向于后者。2018年10月8日,来自北京的芒果入读清迈的国际幼儿园。开学前,玛塔塔和妻子带女儿去花卉市场购买绿植,准备布置新家。大半年前,夫妻俩还在为4岁的芒果找不到合适的幼儿园烦躁。
玛塔塔夫妇来自甘肃,在北京经营设计公司,家庭年收入20-30万。5年前,夫妇俩在北京买了一套50年产权的60平米商住两用房,去年才入住,房贷还要还五年。如果不考虑孩子上学,夫妇俩对北京的生活还算满意。
芒果在清迈的新家吃早餐。去年12月,一名教育行业的朋友建议泰国环境好、物价低、没有雾霾、且不牵涉学籍,“如果不适应还能回国”。玛塔塔心动了,虽然北京上幼儿园不用户口,但初高中仍要面对,“长远考虑不如从小就送出去。而且国内学习压力大,教育资源分配也不公平,整体环境不太好。”
今年4月夫妇俩带芒果到清迈旅游,5月又带孩子来试读了一所幼儿园。玛塔塔考察了5所幼儿园,最后为女儿申请了一所以艺术见长的国际学校。第一年交6万人民币,第二年除去择校费为4万,而“北京的国际学校学费动辄数十万”。
9月,一家人再次来到清迈,玛塔塔两天内就租好了一处距学校仅3公里的平层别墅和一辆“七手”丰田车。房子400平米,月租3000元人民币。玛塔塔计划再花5、6万买辆二手车。除去房租和学费,母女俩日常开销月均7000元人民币。
开学前,全家去景点游玩。途中空调因为水箱故障冒出热风,玛塔塔不得不将车送去维修,“清迈人特别淳朴善良。这次修车两个师傅帮忙,修好了居然一分钱没收。这种社会环境是我选择清迈的一个重要原因。”
玛塔塔喜欢清迈夜市,每周要来这家卤肉饭摊两三次,一顿饭3个人只用20元人民币。玛塔塔觉得自己是什么优势都不占的“超级草根家庭”,“没有逆袭,出国也不是什么厉害的事。”对于朋友“逃离雾霾,寻找诗和远方”的评价,他笑称雾霾这类问题“不是我们这个阶层会着重考虑的”。
玛塔塔一家和中国陪读家长们聚会。聚会上父母们分享着各类信息,有人揶揄那些每个月来看次孩子的父亲为“月父”,每季度来的为“季父”。还有家长笑称不愿意媒体报道,“越多家长知道,这里学位越紧张,环境越差。”
一家人对清迈的气候、饮食都适应得不错,但听闻这边有家长蒸馒头出售时,玛塔塔还是兴奋地开车绕道去买点“解馋”。20个馒头、10个花卷、10个包子和一大块酱牛肉,算得上一笔相对奢侈的开销了。“今晚值得庆祝。”晚餐玛塔塔特地开了一瓶起泡酒。
从怀孕开始,原本担任设计工作的芒果妈妈就成了全职太太。今后她将独自一人在清迈陪伴孩子,玛塔塔对此并不担忧,“以前在国内孩子出水痘,她一个人就带去医院搞定了。”
玛塔塔前往二手市场淘家具。逛了一天后,一无所获的玛塔塔最终去了家具城,用1万多泰铢(约2000人民币)买了4样家具。店家提示可以用支付宝买单,他笑着点出现金:“最近的汇率太低。”
玛塔塔还通过社交软件从一个英国家庭手里收了三扇木窗用来装饰客厅,“第一天还3200泰铢,第三天降到2800,正好少了400。”因英语水平有限,玛塔塔只能用翻译软与对方沟通,完成交易。
一家人在餐厅吃饭,芒果用泰语和服务员问好。玛塔塔觉得在清迈生活不存在语言问题,“学校以英语为主,每周有三四节泰语课,孩子一两年就会了。家里说中文,班上14个孩子8个来自中国,也不用担心中文会丢掉。至于她妈妈,翻译软件足够解决日常大部分问题。”
图为一家人一起布置院子。除了草坪,玛塔塔还置办了15盆花卉,盛水莲的缸里也养着小鱼,“现在都市里的孩子就缺这种原生态成长环境,清迈刚好弥补。”家里长辈最初觉得清迈太远,玛塔塔就告诉他们这里的文明程度和自然环境跟父辈们小时候一样。
对于芒果的教育规划,玛塔塔“顺其自然”。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摸壁虎、毛毛虫很危险,玛塔塔从不阻止。“所有恐惧都源于未知,就像不了解到清迈念书而害怕。且不说将来不得已回去,上学政策如何,就算念不完书也没什么。我不否定念书,但人们可以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
玛塔塔并不担心分隔两地会影响父女感情,他认为送孩子出来就要做好心理建设,“有些孩子没见过父亲,忽然认了父亲依然很亲。有点空间是好事,我喜欢养乌龟,不喜欢养狗,就因为彼此间的距离。”
芒果妈妈一直给玛塔塔很多空间,夫妻俩认为这是两人几乎不吵架的原因。对于分隔两地的生活,玛塔塔也不敢确定夫妻感情会不会受影响,“也许以后我也会去清迈,越来越不喜欢北京这种生活了。”
10月2日清晨玛塔塔准备乘机到长沙再转火车回北京。他已经摸索出了两地往返最省钱的路线:晚上坐火车到长沙,第二天中午搭亚航481航班到清迈,一共只要600多,比直飞便宜1000多。家中长辈来看芒果的路线他也设计好了:从老家坐火车到四川,再飞清迈。
10月17日,玛塔塔在北京公司的院子里摘水果。今年夏天女儿还在这个结满了果子的院子里玩耍,如今玛塔塔只能每天晚上跟孩子视频会儿。他计划每一到两个月去一次清迈,“具体时间得看公司的业务和机票价格。”
扫描二维码,观看融合报道《留在他乡的童年:去泰国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