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八十年代的中学生,谈个恋爱还要隔好几张课桌

刻画 2016-11-30 10:40:16

原标题:八十年代的中学生,谈个恋爱还要隔好几张课桌

那时他们穿得朴素

可每种颜色都干干净净

1979年,25岁的任曙林开始拍北京的中学校园,一直拍到了1989年,跨越了上世纪的整个80年代,10年下来大概拍了300卷左右的胶卷。

80年代,在人们的集体记忆中成为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八十年代中学生》策展人那日松回忆:“那时候的我们喜欢诗歌,喜欢戏剧,喜欢电影,我们敢旷课跑到八一厂,就为了看伯格曼的《处女泉》和《第七封印》。那个时候,石康(我的师大附中初中同学)已经是个标准的文学青年,开始狂写约翰·克里斯托夫式的长篇小说;王胖子(王阳,后来叫“老狼”)正在北京八中的校园里弹着吉他泡他的小师妹……”

30年过去,电影、小说、小师妹,该在的还在,可又不大一样了。经历过的没经历过的,都觉得若有所失。视频里那些场景,那些声音,那歌声,希望能带你回到已经消失的80年代。

----

1985年4月,北京171中学

《八十年代中学生》里有一张照片,空荡荡的教室最后一排坐着一男一女,他们安静地读书学习,互不打扰。任曙林说:“我看到这一幕觉得应该拍下来,但又不忍心做个入侵者,就站在教室的最前面,匆匆按下快门,赶快退了出来。”

后来他才知道,当年的这两个孩子真的在恋爱,他们听到有人走过来,赶快分开,保持距离。后来,他们都考进了大学,毕业后结了婚。2011年,《中学生》在798展出的时候,女孩去看了,那时候她和照片里的男孩已经离婚,她看到照片上的20多年前的自己,眼泪就掉了下来。

照片中的主人公们,其实并不知道当时那位年轻的摄影师在拍什么。站队、做操、打扫教室,又不能体现“四化”建设成果,有什么好拍的呢?

任曙林说,十几岁的少年,身上的每个毛孔都是张开的,他们敏感、丰富,又富于变化。他拍摄了很多脚、后背。他认为这些无意识的细节能泄露出人的秘密来。他说,从这些脚的照片里,我看到的是一种纯洁的性感,不是特欲望的那种。

他经常拿着相机,漫无目的的地移动着,一间教室一间教室地走着,端详他们的体型、衣着与神态,有时只是背影、脚、鞋子和走廊尽头的空墙。

任曙林说,我仔细观察过四十五名男女学生,几乎都是面色健康,站里有样,眼睛清澈,穿着得体且不俗。男女生之间友谊深厚,情感真挚,那许多难言微妙的东西,在这个集体中像湛蓝天空中的白云。

每回拍摄结束,学校里人去楼空,任曙林都要找个地方坐一会儿。“一来是拍他们太累了,每一次按下快门身体都在运动,大脑都必须思考,他们放学了,我心里空荡荡的;二来是学生走了,他们的温度和气场还在,那些年,这些东西滋养了我,和他们在一起我特别舒服。”

陈丹青说,这是一组温柔而敏感的摄影,以至不像摄影,而是悄然的凝视,凝成永逝的八十年代。那是中国都市处于前现代文化的最后一个十年,北京自五十年代以来的校园风格在那十年中,临近终结。

此后,九十年代,尤其是新世纪,遍布北京校园的朴素设施、朴素装扮,大抵换代更新了:五六十年代的房舍、旧式的课桌椅、木质黑板,改革初期的成衣,平民孩子的穿戴,还有辫子、粗布鞋、国产的球鞋,甚至女生倚傍携手的姿影……莫不连同每幅照片中无所不在的八十年代的神态,逐渐地,永久性地消失了。

任曙林说,他怀念那个时代,人和人之间有那种原生态的东西。但他还说,人不能选择时代。对一个人来说,对一个个体、具体的人来说,你生活的时代,就是最好的时代。

----

任曙林,摄影师,1954年出生在北京,当过八年维修钳工,1969年开始拍照片,师从狄源沧先生。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四月影会重要成员。


视频中的配乐是周璇的《青春之歌》,歌词如下:

青春的歌高唱,

满山遍野飘荡,

好象海燕在水面上,

自由地飞翔!

青春的歌高唱,

满山遍野飘荡,

好象春风吹醒大地,

熔解了冰霜。

歌唱那青春的力量!


 

热门跟帖
去凤凰新闻看更多评论(0)
精彩推荐

去凤凰新闻看『浙江一嫌犯6分钟盗7.2公斤黄金』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