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号 2016-12-24 14:01:58
核心提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即使在那些一向关注时事的人们那里,有关"叙利亚"的话题也逐渐失去了热度。直到进入12月,这个饱受战火摧残的国家再度成为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新闻热点&qu
叙利亚,一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国度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即使在那些一向关注时事的人们那里,有关"叙利亚"的话题也逐渐失去了热度。直到进入12月,这个饱受战火摧残的国家再度成为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新闻热点":先是,经过惨烈而又血腥的激战,阿勒颇前线的叙利亚政府军及其盟友终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继而,还没等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及其支持者笑出声来,又传来了千年古城巴尔米拉"得而复失"这个坏消息。
攻占阿勒颇: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叙利亚政府军攻击阿勒颇时频曾美机"误炸"
之所以说"来之不易",主要是叙利亚政府军在收复阿勒颇的过程中,不仅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战斗,而且还屡屡面临来自外部不友好势力那或明或暗的威胁。
阿勒颇是叙利亚北部重镇
自从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后,阿勒颇就成为各派别争夺的焦点。这座叙利亚第二大城市,扼守叙北大门,地处交通要冲,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叙利亚流行一句话:"谁掌握阿勒颇,谁就掌握叙利亚",此言可见其战略地位之重要。为了与南部的大马士革分庭抗礼,并从"友好的"土耳其获得人员、器械的补充,反对派武装很早就盯上了阿勒颇。
惨烈的巷战在阿勒颇持续了数年之久
早在2012年初,阿勒颇就出现了一系列由反对派组织的城市游击队,政府军屡屡遭到他们的袭击,损失惨重。7月20日,反对派"自由军"武装分子攻入这座城市并与政府军激战。两天后,大批政府军在坦克和步兵战车的支援下巩固住了位于城市西部的阵地,但城市东部和南部大部分区域则落入反对派手中,成为其所控制下的最大城市。这以后的几年里,不仅"基地"组织叙利亚分支、"伊斯兰国"等势力趁虚而入,极端敌视巴沙尔政权的西方力量也卷入其中,使得战斗呈胶着状况,包围与反包围,突围与反突围,久拖不决。
政府军恢复了对阿勒颇的控制
战场僵局因俄罗斯的介入而被打破。在俄空天军和特种部队的支援下,叙政府军自2015年秋季之后逐渐掌握战场主动。他们首先在清除了首都大马士革的武装分子(但在城市在郊区以及大马士革省,仍有不少反对派武装在活动),不久又控制了从德拉、霍姆斯到拉塔基亚的几乎整个西部地区。今年7月以后,战事焦点重新回到阿勒颇。为了确保最后的胜利,叙总统巴沙尔把精锐的第1、4装甲师、"老虎"师、"沙漠猎鹰"旅全都投放进去,加上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黎巴嫩真主党"拉德万"营等,总兵力接近5万人。有了兵力上5:3的优势并顶住了美军战机的"误炸",政府军采用"分区封控、逐点梳剿"的战法,最终拿下了全城。12月16日,俄罗斯国防部正式向媒体宣布,叙利亚政府军已完全解放阿勒颇。
一个坏消息:巴尔米拉又丢了
隔9个月之后,"伊斯兰国"武装力量再次攻入巴尔米拉
就在政府军官兵站在阿勒颇的废墟瓦砾上庆祝胜利的时候,他们的对手也在欢呼雀跃--时隔9个月之后,"伊斯兰国"武装力量再次攻入叙东部重镇巴尔米拉。
巴尔米拉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
以充满古罗马风格著称的巴尔米拉又名"泰德穆尔",位于大马士革以东215公里,曾是古丝绸之路上连接东西方各国的贸易中心,持续繁荣达几个世纪之久。去年5月下旬,"伊斯兰国"武装力量攻占这座千年古城之后,大肆破坏珍贵古迹,包括那座始建于两千多年前古罗马人建造的凯旋门在内的多处古迹惨遭厄运,而另一座同属古罗马时期的露天竞技场被用作公开处决战俘和平民的刑场。其滔天罪行,震惊了全世界。今年3月,叙政府军重新进入这座城市,并举行了盛大的露天音乐会。
巴尔米拉珍贵历史遗迹毁于"伊斯兰国"之手
下半年以来,由于"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战斗中迭遭重创,不甘心失败的他们一直在伺机反扑。进过一番考量之后,他们将目标暂定在巴尔米拉。这里虽然位置重要,却缺乏地形屏障且守御空虚(只有一些战斗力不强的民兵和少量俄罗斯顾问),一旦攻击得手,不仅可以极大地提振士气,更能直接威胁到位于城郊的季亚斯(T4空军)基地,这一基地目前正被俄军用来向叙政府军提供空中支援。
"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再次袭取巴尔米拉
12月8日,从拉卡和代尔祖尔派的四千多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在大量"皮卡"和少量坦克的配合下,向巴尔米拉发起进攻,打死大约50名政府军士兵,攻下油田,而后朝T4空军基地推进。10日,虽然俄国防部通告称其空天军在配合守军的战斗中给予"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以沉重打击,但巴尔米拉大部城区还是处于激战状态。次日,"伊斯兰国"宣布再次占领巴尔米拉。此前,在疏散了大部分平民之后,守城部队退往季亚斯,坚守不出。
直捣拉卡还是收复巴尔米拉?
沦为"伊斯兰国"俘虏的巴尔米拉守军
根据"伊斯兰国"的战报,巴尔米拉守军是在丢弃了"几十辆坦克、大批轻武器之后"弃城而逃的,这,显然很狼狈。然而,对于那些你死我活的战争参与者来说,面子从来就不是第一位的。
几年的战争使得叙利亚政府消耗巨大
必须看到,"伊斯兰国"此番在巴尔米拉的再度得手,于"偶然"中存在着必然!除了上文提及的易攻难守、守备空虚等不利因素之外,还与政府军兵力上的"捉襟见肘"有着很大的关系。
进攻阿勒颇的部队可谓是巴沙尔仅有的一支机动力量了
战前,叙利亚军队的规模在整个中东地区都是屈指可数的,仅陆军现役部队就有24万人。经过长期的战争消耗,其实力已萎缩到20余万人,其中还包括为数不少的伊朗"志愿军"、黎巴嫩真主党武装以及民兵。目前叙军的部署大致为:首都大马士革的守备部队大约7万人;霍姆斯,德拉,苏伟达,哈马四省的守军计有6万人;战斗在阿勒颇前线的5万多兵力,这也是巴沙尔手中唯一的机动力量了。
不能低估"伊斯兰国"的实力
再看巴尔米拉,其位置孤悬于几大叙军主力集团之外,政府军腾不出更多的兵力加强其守备,又无有利的地形屏障做依托;而"伊斯兰国"此前在阿勒颇等地的战斗中虽然损失惨重,却可以从拉卡和代尔祖尔等地"就近"集结兵力,打一场反击战。前文所言之"必然",也正是如此。
歼灭敌人是第一要务
必须看到,巴尔米拉的再次沦陷,对于"伊斯兰国"而言固然可以提振一下其追随者那"日渐低迷"的士气,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其颓势;对于叙利亚总统巴沙尔来说,则须厘清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关系,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集中兵力歼敌有生力量才是要务。待得阿勒颇的胜利得到巩固之后,再全力以赴地对付下一个目标,乘势直捣拉卡。
阿勒颇、拉卡和巴尔米拉大致呈三角形
为何是攻击拉卡,而不是收复巴尔米拉?如果我们打开一幅叙利亚地图,不难发现:阿勒颇、拉客和巴尔米拉之间大致呈三角形。先打拉卡这个"伊斯兰国"的老巢,不仅因为其距阿勒颇相对较近,且有公路、铁路相联,便于位于阿勒颇的政府军机动兵团及其补给品前送;先打巴尔米拉,得手后再南下消灭大马士革周边(附近有三个地方仍有反对派和极端组织,一个是东部古塔、一个是北部杜马、另一个是西边山区)的敌人,即使攻击得手,俟政府军主力南下之后,难保不会这座易攻难守的古城在"第三次"失陷之后。
攻打拉卡,具有军事与政治的双重意义
若置巴尔米拉与不顾直接南下?则不利因素更甚!首先,一段主力南下之后,阿勒颇极很容易遭到来自拉卡方向的威胁。虽然现阶段,"伊斯兰国"在东、西两大战场同时遭到沉重打击,但细观美军在援助伊拉克政府军攻击摩苏尔的过程中频频放水,颇有"驱虎吞狼"之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若拿下拉卡,可收军事与政治之双重胜利则。如此,政府军可在叙利亚的东北方向形成一道屏障,将现实与潜在的不安定因素拒之门外)。一旦从摩苏尔那边"放"过来的恐怖分子拉卡,其在叙利亚的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将得到恢复。届时,其以拉卡为基地,既可以攻击防御力量已经被削弱的阿勒颇;又可以以巴尔米拉为前出据点拊击政府军南下兵团之侧背;再不济,还可以古城为警戒阵地,拱卫拉卡的安全。
因此,攻击拉卡,即便不能"全部、彻底、干净"地铲除"伊斯兰国"这一毒瘤,也尽量以更好的态势迎接白宫易主之后的中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