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而言,中日关系,无疑是一个多世纪以来极为重要的国际关系。从19世纪后20多年到20世纪的前40多年,在长达七十年之久的时间里,日本与中国相交往,都是以直接的暴力为表达方式的。图为晚清的中国留日生。
其根本目的就是侵占、肢解中国。欧美各国侵略中国多用条约制度来限制、牵引中国,相比而言,日本这种直接的暴力,给中国的民族心灵留下更多的伤痕。1910年,蒋介石留学日本军校期间着和服与同学张群合影。
而就在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却兴起了中国人向日本学习的运动,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蒋介石、汪精卫、廖仲恺、秋瑾、张闻天等都曾是赴日留学生。为何他们要热衷向侵略国日本学习呢?图为1919年周恩来在日本留学的留影,前排左二为周恩来(字翔宇)。
中国人把学习对象从西方转向日本,带给了日本人莫大的喜悦,一种弟子受到昔日的老师尊敬的喜悦。图为周恩来在日本留学期间与同学的合影,后排右一为周恩来。
日本人认为:“往昔我国以彼国为师,如今却地位逆转,乃至出现如此多的清国人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注:“国内”主要指当时中国各地招聘的日本教习),孜孜学我日本之盛况,这正是我国民以血和泪换来的成功,或者说正进一步走向成功”。(注:寺田勇吉:《清朝留学生问题》,《中央公论》,明治38年1月1日)图为李大钊在1914年留日期间与直隶同乡会7名同学的合影,前排右起第一人为李大钊。
近代史上,中日两国都曾被西方列强敲开大门,也都曾提出向西方学习,而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所受到的精神打击,比败给西方人却要大得多。弹丸之国,何以能打赢昔日的老师呢?图为近代中国为何热衷向日本学习?
中国的战败,说明鸦片战争后轰轰烈烈开展的洋务运动,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使中国变得强大,当时的国人认为这要归于日本人学西方比中国人更加成功,这样刚刚给中国带来危局的日本,同时又异乎寻常地成了中国人深信可以效法的对象。图为后排左二为在日本留学时的秋瑾。
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曾上书皇帝,极富信心地说:“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广土众民,近采日本,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而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可见,他对向日本学习非常有信心。图为1913年,孙中山在东京与梅屋庄吉夫妇的合影。
20世纪初,清政府积极提倡青年学生赴日留学,并颁布奖励章程,而日本政府也通过各种措施积极吸引中国学生。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使得20世纪初中国形成了一股世界留学史上罕见的盛极一时的留日热潮。图为孙中山与日本友人的合影。
在这其中不乏以马克思主义等先进的理论来武装思想的留学生。在这些留学生中,不少都成为了日后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如陈独秀、李大钊等。图为汪精卫曾于1903年赴日留学。
1905年日本战胜俄国,这对中国的留日运动又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国人眼中,日本似乎比本属西方的俄国还更加西方。图为郭沫若曾于1914年留学日本。
日本在甲午、日俄二次战争中的胜利使中国人真正意识到学习日本富国强兵之成功经验的重要意义。图为张闻天,1920年代曾在日本留学。
在当时,甚至有观点认为,中国最佳的选择,是在获得日本配合的前提下探求富国强兵的道路,以防御外敌的侵略。图为鲁迅在日本东京。
鲁迅与日本好友内山完造。
鲁迅与日本铃木大拙等的合影(1934年5月10日摄于上海内山完造公寓)。
廖仲恺(右二)和许崇清(左一)等在日本热海。
廖仲恺在日本与陈炯明、朱执信等人合影。
周作人1906年曾赴日留学,中间为周作人,左一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右一为其弟羽太重九。
蒋百里,1901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右一为其日本妻子佐藤屋登。蒋百里是著名军事家,也是科学家钱学森的岳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