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祭祀孔子始于书院初建时期,北宋时曾建礼殿,内塑先师十哲像,画七十二贤。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改成大成殿。明正德二年(1507年)守道吴世忠仿郡县学宫之制,在书院左边建立文庙。天启四年(1624年)重建,正式称为文庙。抗日战争时期,文庙被日机炸毁,只有石狮、石雕、石坊、照壁。
书院文庙,是历代山长宣扬儒教的重要场所,起着崇尚圣人、推崇学统、劝诫规励、践履识礼的重要作用。现存文庙位于书院左侧,自称院落。由大成殿、崇圣祠、两庑、明伦堂、大成门、石牌楼、照壁等组成。
大成殿是文庙中的最主要的建筑。“大成”一词源于《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金声而玉振之也。”“大成”作为殿名,始于宋崇宁三年,徽宗皇帝“诏辟雍文宣王以大成以名”。自此,天下文庙不论大小都有大成殿。明代书院大成殿“承以崇台,盘以文石,”十分华丽隆重。20世纪40年代重修时,因为是民间组织,规制已经大不如从前。殿内现在已经恢复明代祭祀规制,绘有孔子像以及四配十二哲,设有祭台、供案、供桌、笾、豆等礼器,每年秋天都举行大祭。
崇圣祠,明嘉靖年间称启圣祠,祭祀孔子五代先祖。岳麓书院崇圣祠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先是明正德年间守道吴世忠建明伦堂于大成殿后,嘉靖九年在旧址上建敬一亭,后因风雨剥蚀,大多毁坏,清院长欧阳厚均有在旧址上重建崇圣祠。书院文庙建崇圣祠的很少,唯有岳麓书院。崇圣祠初建成时,是乡绅、官员捐助所成,现在存有《重修岳麓书院碑记》。
明伦堂为儒者讲学、倡明人伦道德的地方。古代官学学宫,依循左庙右学之制,左边为文庙,右边即为明伦堂。书院明伦堂始建于明正德二年,守道吴世忠于大成殿后建明伦堂,之后被毁。明嘉靖年间重建,十八年知府聘熊宇为山长,讲学与明伦堂,第二年庚子科考,中式者十人,一时科甲大盛,后又被毁。清代重建,顺治九年立“卧碑”,置于明伦堂左边,作为书院条规,后被废除。今复原明伦堂于文庙大成殿后,现在是书院研究生、博士生上课之所。
两庑,即大成殿两侧的屋廊。始建于明代,清同治七年大修,抗战时期被毁,1944年进行了修复,里面祭祀唐开元至明嘉靖间祀典所定先儒。
大成门,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七年建造。门的正上方悬挂“大成门”匾,两旁悬挂对联: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
大成门的石阶前,有一对明代石狮,一公一母,刻工十分传神。
文庙牌楼为明代建筑。左右各一个,南北相望,上面有龙雕、麒麟吐玉书等雕饰。内侧题额分别为“贤关”、“圣域”。外侧题额分别为“德配天地”、“道冠古今”,都是对孔子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