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3日,荷兰航空安全委员会公布了去年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航班空难事故的调查报告,报告确认MH-17客机空难的原因是遭到俄罗斯制造的“山毛榉”地对空导弹击落。但该报告并没有明确是谁发射了导弹。荷兰安全委员会认为要确认哪一方发射的导弹,需要更多更深入的调查。该调查由乌克兰提出,有7个国家参与,目前只有俄罗斯反对这个调查结论。
调查采用的是真实还原的方式,这个方法也曾应用于1988年的罗洛克比空难。调查人员在坠机现场搜集了的MH-17客机的每块一残骸和遗物,并编号、拍照、扫描,分组,使用这些残骸在荷兰南部的希尔泽赖恩空军基地部分还原了客机的机头、驾驶舱和后面的商务舱。
调查结论是,MH-17航班在1万米以上高空自西向东飞行,“山毛榉”地空导弹在乌克兰东部的320平方公里范围内某个地点发射,导弹自东向西飞行,属于迎头打击。导弹的无线电近炸引信使其战斗部在客机驾驶舱左上方1立方米的范围的位置爆炸,预置战斗部的破片和爆炸冲击波摧毁了驾驶舱,致使驾驶舱和商务舱与机身解体,客机残骸随后坠落方圆十几公里的地面上,距离乌克兰和俄罗斯边境只有50公里。
尽管调查过程充斥着大国的博弈、相互的指责和舆论较量,尽管该调查报告并未明确是哪个组织发射导弹击落了MH-17航班,这非常正常,因为荷兰航空安全委员会并非刑事调查机构,没有调查并指控凶手的权利。但这个调查结论和去年以来所有的证据,都无言的指向一个国家,这就是俄罗斯。尽管俄罗斯绝不会承认。
调查报告最关键的部分,一是确认导弹由西向东发射,是迎击状态;二是确认击落MH-17的“山毛榉”导弹使用了9N314M型战斗部。
“山毛榉”地空导弹系统是由苏联牛郎星(Altair)科研生产联合体于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全天候中程防空导弹系统,作战性能类似美国海军“标准”导弹武器系统。导弹系统分为地空型和舰载型两种,其中导弹由革新家机械制造联合体研制。舰载型绰号“施基利”,中国读者应该很熟悉,这种导弹也配备在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4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上面。地空型绰号“山毛榉”,北约称其为“牛虻”,型号SA-11。
导弹为半主动雷达制导体制,使用带无线电近炸引信和单级固体火箭发动机的9M38和9M38M两种导弹。其中9M38导弹属于老式型号,早已停产,这种导弹在1999年停产,在俄罗斯军队中早已退役,但在乌克兰军队还有服役。9M38导弹配备外形为立方体的9H314型预制破片战斗部,从荷兰调查报告看,根据收集到的导弹弹头碎片形状特征,已经排除了9M38导弹。
根据调查显示,击落MH-17航班的应该是一枚比较先进的9M38M导弹,该导弹仅装备在俄罗斯军队中,乌克兰方面并不拥有这种导弹型号。导弹使用“蝶型”或“工字型”的9H314M预制破片战斗部,其外形特征与坠机现场收集的残片相符。9M38M导弹改进了导引头和引信系统,加长了弹体,射程增加至38公里,为打击低空小目标和提高无线电引信抗干扰能力,导弹采用弧形弹道,引信/战斗部爆炸位置设定于目标上方。
对于谁击落了马航MH17航班,现在各有说法,各种联想,有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阴谋,CIA的暗中操作,有俄罗斯直接派导弹车,有乌克兰政府军的黑手,等等各种推论,搅混水和阴谋论。
除了荷兰调查结论,我们再看看去年空难发生以后的一些证据。谁击落了马航MH-17航班,就不言而喻了。
2015年7月17日北京时间22点(乌克兰当地时间17点),乌克兰东部的亲俄武装在特推上发了一个帖子,炫耀他们打下一架乌克兰的安-26型运输机。同时乌克兰东部顿茨涅克的反政府武装领导人伊戈尔.斯特列科夫在俄罗斯最大的俄语社交网站VKontakte 宣布:“捷报,我们刚刚击落了一架乌克兰运输机”。在随后各国报道媒体马航班机失事以后,伊戈尔立即删除了这个帖子。在此前一周,伊戈尔曾宣称亲俄武装得到俄制山毛榉地空导弹的支援。这是最直接的证据。
马航MH17客机被击落后,乌克兰东部居民还在当天拍到两辆由亲俄武装分子控制的山毛榉导弹发射车,位置在距离马航客机被击落区域附近的顿涅兹克市附近。这条信息可以得出该地区存在山毛榉导弹的结论。
那么,具体是乌克兰、俄罗斯还是亲俄武装三方哪一方的导弹击落了这架客机呢。
如果没有当事人站出来承认,这个结论可能永远是个谜。因为调查报告不是刑事起诉书,只能排除此前所谓的乌克兰苏-25攻击机发射空空导弹击落客机等搅混水式的宣传,比较客观的确认具体是哪一种地空导弹击落了客机。至于是谁击落的,答案不言自明。(作者:科罗廖夫)
☞关注鼎盛论坛微信公众号,看更多更精彩的军事原创作品(鼎盛论坛公众号:top81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