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图》往事

北京晚报 2015/11/1914:12 显示图片

原标题:《流民图》往事

“自从海禁大开,新文化的输入,将我们数千年来靠以统治的文化、礼教、经济等,都打破了……许多现实的情景给予我们是怎样一种情感呢?而给予艺术的路上,该是怎样一种趋势呢?”

1938年,蒋兆和在燕京大学演讲,为听众提出这个问题。五年后,他便用《流民图》,为上述问题做了回答。

虽然现有的《流民图》仅存几组情境,但亦可窥见占领区民众所经历的苦难生活的姿态。1943年10月29日,当蒋兆和以“纪念殷同”为由将《流民图》在太庙展出时,日伪当局看出端倪,仅仅展出半天时间,便以该作品不适宜在太庙展出为由,取消了画展。

为了画好《流民图》,蒋兆和曾于1942年去上海写生,途中他遇见了上海地下党、时任《杂志》主编吴诚之。吴诚之对蒋兆和的创作很感兴趣,对他的写生活动一直进行追踪报道,还曾发表《蒋兆和在上海》一文,以示对蒋兆和的支持与鼓励。这是一向寡言沉默的蒋兆和,对《流民图》所做的为数不多的描述中,印象十分深刻的一个人。

完成如此巨制,蒋兆和的花费相当巨大。在准备创作期间,他曾得到时任伪临时政府建设总署署长殷同的资助,但还未等到创作之时殷同就已去世。蒋兆和便靠一己之力,靠给人画像来攒钱创作《流民图》。为帮助老师画《流民图》,蒋兆和的学生郭明桥经常介绍广告公司里的同事来画像,挣来的钱全部用作购买画材、支付模特的报酬,以及承担往返各地写生的挑费。纵然一路困难重重,蒋兆和还是完成了创作。

1944年,蒋兆和将《流民图》送到上海租界内进行义展,为了避免画作在途中遭宪兵队检查,他特将《流民图》的裱纸揭下,叠起来放入手提箱,这才安全带到了上海。

义展开放之时,引发社会各界轰动。1944年8月11日的《申报》描述:“写尽人间之流离情景,博得观众同情,各界纷纷函请……应各界要求展览延期三天。”9月9日,《申报》又刊登告示声明蒋兆和画展刨去作画支出,剩余收入全部用于捐资助学。此时,蒋兆和的新婚夫人萧琼大病一场,急需手术,但他并未动用举办义展的资金,而是变卖了随身的首饰,以及给别人画像来筹措手术费用。

正因反响太过热烈,在上海展览后,《流民图》便被日本储备银行“变相没收”,此后销声匿迹长达9年时间,其间蒋兆和一直寻找均无回音。1953年,在上海华东仓库,人们无意间发现了这幅巨制,但因为乏于看护,早已霉烂不堪,30米的画卷仅存下12米。

以往我们谈论“抗战美术”,大多是指非敌占区的美术界活动,沦陷区美术相对弱势,鲜有作品公之于众。《流民图》的出现,丰富了我们对这段空白美术史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