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年度太空大片《火星救援》已上映,相信很多太空迷已准备去围观,马特·达蒙饰演的宇航员是植物学家,被独自遗留火星后,能靠种土豆吃土豆生存500天。
那么问题来了,火星适合人类生存吗?
专家:科幻不是科普 激发科学想象
“学种土豆,现在也不晚!”上周上映的科幻电影《火星救援》,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点燃了人们对火星的热情,也引发了不少诸如“火星上能种土豆吗”、“火星漫步怎能如此从容”等宇宙科学话题的吐槽和热议。
影迷吐槽:火星漫步怎能如此从容?
在火星上荒野求生,填饱肚子成为头等大事。男主角马克的解决方案是在栖息舱里开辟了126平方米的土豆田。马克能种土豆的重要前提是舱内存有从地球带来的生土豆,这是NASA为宇航员准备的感恩节礼物。把火星土铺进栖息舱、耕出浅沟(如图),把肥料和土豆埋进去,然后马克开始了造水工程。
“马克把顺序搞反了!”学过植物学的观众提出,必须要先用储藏的水让土壤保持足够湿润,再种下土豆才能成活。马克用生粪浇庄稼也会害死土豆,生粪必须充分腐熟。
除此之外,影迷们还较真地提出了不少问题,比如马克找出了核能放射源取暖,他怎么能承受核辐射?火星重力是地球的三分之一,为什么马克走路和在地球上并无太大差别,应该要跳的吧?
专家说法:火星种土豆
看完影片筒子们可以发现,土豆简直浑身都是宝,而且居然能在恶劣的火星环境中生长出来,不过据NASA的火星探索证明:火星土壤除了缺乏氮元素,其他成分与地球土壤很相似。
火星上的土豆种植教程是这样的:马克将火星上的土壤,在基地的室内铺好,再用自己的粪便混入,人类粪便中富含氮元素,所以理论上是能种庄稼了。然后最重要的是水,为了采集水,马克从火星登陆舱的火箭燃料中分解出氢气,再混上氧气,火星上是不能带点火设备的,看来安检很严格,然后他就把队员遗留下来的一个木质挂件削出很多木屑,弄出了火,点燃了混合气,经过一次实验失败爆炸后,马克终于得到了水,土豆也得以生长发芽。
很多观众看到马克在火星上利用科学技术制造出氧气与水时,有点惭愧地发现自己的化学知识都还给化学老师了。不可否认的是,他种出的土豆居然成为维持生命的补给,也成为影片最大的看点。其实,这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做到了,本月早些时候,空间站宇航员史上首次食用了太空生长的莴苣。此次蔬菜种植成功归功于NASA的强大太空蔬菜生产系统VEGGIE。
只需33天,宇航员就成功收获并品尝了首批太空植物——莴苣。NASA一位植物学家称,人类可以在火星上栽种土豆,而且可种植的不只土豆一种。NASA另一科学顾问表示:“我们已经清楚火星拥有冰冻水,而且土壤中含有硝酸盐,这是一种很好的肥料。”但是这些植物种植量是否能够供一个人维持生存,就不好说了。目前的空间计划中,宇航员的食物供给大部分还是来源于地球,而不是空间站的“农场”。
科幻非科普,魅力在想象
“影片有夸大的成分,是为了吸引观众做出的特殊处理,但科幻电影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庞之浩说,科幻电影激发了公众对航天的兴趣,思考人类的未来。过去的很多科幻小说都变成了现实,比如飞船、航天飞机等,有些科幻作品中的太空电梯,目前也正在研制。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刘兵在接受北京晨报采访时点评说,科幻不是科普,对科学的准确性要求和科普作品是有差别的,科幻在于激发科学幻想和科学兴趣。科幻更多的是符合科学想象和科学精神、逻辑方式,而不是具体知识的准确性。
图文来源:新浪新闻
原标题:《火星救援》引发种土豆热议
本图文系水母说基因微信公众号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水母说基因微信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发邮件至weixin@myjeely.com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