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2015年秋拍中,“文人热”成为中国古代书画市场的新动向,其中有关文人雅集唱和类的拍品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一些作品更成为拍场“黑马”。如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中推出的两件文人雅集唱和类作品:蓝瑛、项圣谟等《鸳湖社名贤妙迹》册页和陈遵《暗香踈影图》分别以2070万元和402.5万元成交,前者超最低估价近6倍,后者则刷新了陈遵作品的拍卖纪录。
文人雅集是古代文人的一种交游方式,相当于西方的艺术沙龙,历史上最为知名的雅集活动有兰亭雅集、西园雅集、玉山雅集等。在中国美术史上,以文人雅集为母题的作品不胜枚举,除了以雅集名命名的创作外,与送别、祝贺等有关的唱和类作品也不在少数。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是最早入画的雅集活动
文人雅集:中国文化史上的独特现象
文人雅集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种独特的现象,包括宴游、品茗、饮酒、弹琴、下棋、赋诗、作画等活动,是文人交流思想与增进感情的方式,从侧面反映出文人的闲情逸致与超凡脱俗。
(明) 仇英《金谷园图》 现藏日本京都知恩院
据记载,历史上最早的文人雅集活动是东汉末年以曹丕为首的邺下雅集,而曹丕、孔融、陈琳等“建安七子”也常在文昌殿西边的铜雀园组织雅集活动,是时饮酒、听音、赋诗,自得其乐。在西晋太康时期,文学家陆机、潘安、石崇等人常在石崇的别墅洛阳金谷园中饮酒作诗;正始年间嵇康、向秀、阮籍等“竹林七贤”亦常聚集于竹林中畅谈;而最为知名的雅集活动当属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兰亭雅集。永和九年,王氏与谢安、王彬等42位名士在会稽山阴之兰亭举办雅集活动,集会得26人的37首诗作汇为《兰亭集》,王羲之与孙绰分别作序,著名的《兰亭序》即成于此时。事实上,这些早期的文人雅集与当时社会环境与风气有密切关系。在魏晋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与玄学的兴盛,个性的觉醒与对性情的重视开始成为潮流,士人阶层竞相崇尚放达,或寄情山水,或清谈玄学。与此同时,一些士人将精神向往寄托于文学与艺术的创作、鉴赏与品评等活动,这使文人雅集有了发展的空间。此时最早入画的雅集以“竹林七贤”为母题,多见于画像石与画像砖上,而“兰亭雅集”的母题则成为后世文人雅集的经典图式之一。
(明) 仇英(款) 《文会图》 嘉德四季第二十三期拍卖会
自兰亭雅集之后,以文人雅集为母题的创作开始大量出现。据画史记载,唐代有关文人雅集的创作多以文会图或文苑图为名,另外亦有一些作品将名称附会到当时著名的文人雅集上,例如以李白及其堂弟举办的桃李园夜宴为题的《春夜宴桃李园图》。北宋时期的文人雅集活动以西园雅集最为著名,因参与者在文学史与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此母题也成为后世常见的绘画题材。在元代,文人雅集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与此前由官僚、士大夫为主的雅集活动不同,元代的一些商人、藏家也成为雅集活动的重要组织者,例如由富商顾瑛主持的玉山雅集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雅集活动。
佚名《文苑图》 嘉德四季第十四期拍卖会
明代的雅集之风尤盛,其参与者与雅集内容也更加广泛。此时的雅集活动遍及各地,形成了以北京、江浙和长城边塞为中心的三个雅集群体。而以文人雅集唱和为母题的绘画创作也随之兴盛,还出现了一些以肖像为主的雅集图,如在宫廷画家谢环创作的《杏园雅集图》中有谢氏本人的自画像。此外,以山水园林风景占主导的园林雅集图式也极具时代特色,其中以吴门画派的作品居多。至清代,文人雅集活动以扬州为中心,除了文人书画家的雅集作品外,宫廷画家的雅集图式则以历史中著名的雅集活动为描绘对象,画面内容以临仿前代画本为主。
以“雅集”命名:直面文人的雅集活动
在历代雅集唱和类的创作中,以知名雅集的名称命名的作品占主导地位,其名多取自雅集地点或参与者所属的社名,例如《兰亭雅集图》《金谷园雅集图》《西园雅集图》《南屏雅集图》等,因此画史上也出现了由多位画家创作的同名之作。
(宋) 李公麟(款) 《兰亭雅集图》 北京保利2009秋拍
(明) 唐寅《兰亭雅集图》 扇面北京保利2010春拍
《兰亭雅集图》是现今提及率最高的雅集图式,而最早表现其场面的作品见于《宣和画谱》中的记载。据称在宋徽宗的内府中就藏有五代荆浩、关仝绘制的《山阴宴兰亭图》,此后宋代李公麟、元代钱选、明代文徵明、唐寅、仇英以及清代董邦达等人皆创作过《兰亭雅集图》。在二级市场中,以兰亭雅集为母题的拍品形制多为扇面、手卷。譬如,北京保利2009秋拍推出的李公麟(款)《兰亭雅集图》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雅集当日的场景,溪水自上蜿蜒而下,诸文士错落有致的坐于水岸两旁,期间以山石与树木掩映,生动地表现出文人的闲适之态。另一件于北京保利2010春拍上拍的唐寅《兰亭雅集图》扇面则选取了雅集的一角,作品着力刻画山石与树木的形态。
(宋) 李公麟《西园雅集图》 中贸圣佳2005春拍
(明) 丁云鹏《西园雅集图》 1612年中贸圣佳2013冬季拍卖会
《西园雅集图》是古代文人雅集唱和的另一经典母题,也是流传最广的文人雅集图式。在北宋晚期,苏轼、苏澈、米芾、黄庭坚、晁补之、秦观等文人名流常于驸马都尉王诜的西园中进行雅集活动,后由画家李公麟将此绘成《西园雅集图》,米芾作《西园雅集图记》。从此西园雅集成为常见的绘画母题,宋代马远、元代赵孟頫、明代仇英、唐寅、陈洪绶以及清代丁观鹏等人皆绘过此画,记录在册的此类作品近90幅之多。尤其是在明清时期,“西园雅集”的场景还出现在笔筒、挂屏等工艺品上,可见其流传之广。在二级市场中,《西园雅集图》是上拍最多的文人雅集唱和类作品,其中中贸圣佳2005春拍推出的李公麟《西园雅集图》手卷是目前最高价的拍品。此画经清内府收藏,著录于《石渠宝笈》,后有宋渤、赵淇等人的题跋。作品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文人雅士聚会的场景,他们或吟诗赋词、或谈琴听乐、或打坐问禅,从人物衣纹至花草树石皆用笔精致。
(明) 谢环《杏园雅集图》 现藏镇江博物馆
《杏园雅集图》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文人雅集图式。明正统二年(1437年)三月,朝廷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相约去杨荣的杏园相聚,宫廷画家谢环以此入画绘成《杏园雅集图》,后有杨士奇隶书《杏园雅集图序》,以及杨溥、王英、王直等人的题诗,拖尾处有清代翁方纲的长跋。作品具有群像性质,绘杨氏3人、学士6人、童仆14人以及谢环本人,共计24人。画家为避免并列式的呆板构图,将人物分组安排在赋诗作画、高谈阔论、观赏庭院等场景中。画中人物肖像近于正面,突出面部特征,衣冠服饰各依品第,位置设定有主次之分,其中的官员形象更与《明史》中的记载十分吻合。由此开始,《杏园雅集图》的创作方式被画家竞相模仿,如吕纪、吕文英《竹园寿集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明人《五同会图》(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均效仿此画。
(明) 吕纪、吕文英《竹园寿集图》(局部)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以送别、景物等命名:侧面反映文人雅集之趣
(明) 沈周《虎丘饯别图》 北京保利2007秋拍
在历代雅集唱和类作品中,除了以知名雅集的名称命名的作品外,还有诸多以送别、祝贺、风景地等为名的同类创作。虽然,这些作品从名称上不能直接反映出描绘对象为雅集活动,但从作品题跋中也可见一斑。与《雅集图》类创作不同的是,这类作品的画面内容多以山容水貌为主,甚至不见人物,突出的重点是文人的“卧游”情致,而非着力表现当时雅集活动的盛况,抑或是纯粹以书法诗词唱和。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排除具体雅集名称限定的创作更能自由的发挥文人的闲情逸趣,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有趣的雅集活动。
蓝瑛、项圣谟等《鸳湖社名贤妙迹》册页在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中以2070万元成交
在二级市场中,关于以送别为名的雅集作品在2015年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中即有一例。12月7日在“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推出的由明代蓝瑛、项圣谟等人创作的《鸳湖社名贤妙迹》十八开册页以2070万元成交,超最低估价近6倍。鸳水诗社,又名鸳湖诗社、鸳鸯湖诗社。据记载,明宪宗成化十三年(1477年)荷诞日,由项忠及其兄弟子侄项质、项文、项纲等人,与里人梅江、戴佑、高盘等数十人成立“槜社”于鸳鸯湖畔,设有“鸳水诗社”、“嘉禾印社”、“鸳湖书画社”。《鸳湖社名贤妙迹》是鸳湖社员送予卞大拙归娄东所绘,其中有蓝瑛、李肇亨等人的画作十二开以及项圣谟、李楷题跋一开。据项圣谟的题跋可知,卞大拙也曾执掌鸳湖诗社。这件画册的参与者包括了蓝瑛与蓝孟、李肇亨与李新枝这样的父子关系、李肇亨与项圣谟的姻亲关系,不但是鸳水诗社雅集的一个缩影,也为研究明末遗民在当时结社、唱和、世家等诸多史实的资料。
(清) 翁方纲《宛平县廨八咏序》册页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
2015年秋拍中的另一件拍品《宛平县廨八咏序》十二开册页之名取自风景地名。此册创作于1799年,其中翁方纲、法式善、吴鼒等8人各赋一开,翁方纲、胡逊又各书一文,记录了此次雅集的缘由和感受,最后由翁方纲统一抄录并交予胡逊保存。据悉,胡逊之子胡蕙麓在宛平县廨见到李邕的《云麾将军碑》残碑后,回忆起此碑聚散离合的往事而有感,并以此为由请诸文人作诗词唱和,歌咏宛平县廨的八处景致。《云麾将军碑》在唐代时置于官廨,后被裂石为础,官廨废弃不用后,残碑被置之瓦砾,后被邵正魁、董凤元发现并告知李侯荫。李氏让县令把残存的六础置于宛平官署,后其中的四础又被置于京兆尹署,从此四础销声匿迹,而余下两础直到康熙时期才被重新发现。翁方纲在得到此六础中的五本拓片后请胡逊等模刻,至今保存在法源寺中。
(明) 仇英《募驴图》 图片来自网络
而在众多的雅集作品中,当属明代仇英《募驴图》最为有趣。此画著录于清代陆心源《穰梨馆过眼录》,以白描的手法绘制,画中一人牵驴,一人俯首观看,仇英落款称此为“戏作”。卷首有朱之蕃所题“高风逸韵”四字,卷后另有陈继儒、僧俊彦、沈弘度的题跋。据徐祯卿《为朱君募买驴疏》可知,朱君是指明代学者、藏书家朱存理,他自爱骑驴,但由于囊中羞涩,故众友人为他出资买驴。钱同爱、朱良育、祝允明、张钦、沈邠、唐寅、邢参等人参与了这次募驴的雅集活动,其中钱氏赠白金六钱、朱氏赠银五钱、张氏赠米一石、唐寅则以旧刻《岁时杂》一部(十册)抵银一两五分钱,等等。最终所筹钱款为朱存理买了一头驴,后人请仇英作画记录了当时的情景,画中的观驴者即为朱氏。这次募驴雅集活动从侧面反映出明代文人的情致生活,仅仅一件买驴的事情能被渲染的如此风雅,这在历代文人中也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