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人白字望芈月

北京晚报 2016/01/0715:08 显示图片

原标题:今人白字望芈月

行书、隶书、篆书的“书”字,都写成了“晝”,应为“書”。

《墨缘》点评: 作为工具书,叫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昼唐 柳公权 楷书

书唐 柳公权 楷书

“京兆尹府衙”的“尹”错成“伊”。“京兆尹”是个固定的官职名。

《墨缘》点评:不懂史实的悲哀!

尹 秦 李斯 小篆

“阿里山中”的“里”不能写作“裏”,繁体也要写“里”。

“里”:长度单位,古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五百米为一里;街坊,如“邻里”;家乡,如“故里”;古代的地方编制,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一说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姓氏。“裏”:衣服内层,如“袄裏子”;物体的内部,如屋裏、楼裏、箱子裏等;里边,跟外边相对,如裏屋、裏间等。“里屋”和“屋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裏”又可以附在“这、那”等字后面表示地方。

《墨缘》点评:简繁有别,还原须谨慎!

近期热播的《芈月传》第十五集中,“秦界”二字存在两种错误:一是就篆法而言,“秦”错成“奉”。篆书形体与楷书不完全对应,有时在楷书中相同的偏旁,在篆书中截然不同; 二是大小篆混用,“秦”是小篆,“界”是大篆。

《墨缘》点评:编剧要谨慎!

秦 秦 李斯 小篆

奉 秦 李斯 小篆

界 秦 李斯 小篆

“定军山”风景点中的额标题篆书“山”错成“之”。

《墨缘》点评:大谬!

之 秦 李斯 小篆

山 秦 李斯 小篆

电视连续剧《北平无战事》第三集中有两处错误:文中“预备干部局”的“乾”写错,应为“幹”;印章中第二列第三字篆书“干”,生造成“于”字的篆书。

《墨缘》点评:不以为小,别人看不见!

干清 邓石如

篆书

于秦 李斯

小篆

“无心插柳”的“柳”字写错。

《墨缘》点评: 但愿是无心之“柳”!

“洋”写成了“阳”。对联出自毛泽东《七律·登庐山》:“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墨缘》点评: 小处不可随便!

“年”字有误。题字中喜欢用异体字也不是不可以,但不能写错。“年”字写成“上禾下牛”,这种写法源于篆书,在行书和楷书中可以化用,但应为“上禾下千”。

《墨缘》点评: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年 楷书

年 行书

年 秦 李斯 小篆

“心地光明不夜灯”中的“灯”字,篆书应为“钅”旁,而非“火”旁。

《墨缘》点评:不要想当然!

灯近代 吴昌硕

大篆

米芾之“芾”字,下面不是“市”,而是“巿”,念fú,古代的一种祭服。

《墨缘》点评: 一失点而成千恨!

巿 西周 金文

《写意篆刻大展》中,参展作者名字“黄惇”的“惇”错成“悙”。

《墨缘》点评: 名字出现错别字,少了尊重之意!

据某报载,大学毕业的小李,在应聘进入复试阶段,竟因为一份手写的简历,直接被公司PASS了。原来,小李在400字简历里,竟写了24个错别字,这成了公司人事主管没录取她的重要理由。回忆起此事,小李懊恼不已。像这样提笔忘字的情况,正变得越来越普遍。电子时代,不要说毛笔,就是钢笔的淡出也成为一种趋势,在数字化学习、工作方式成主流的前提下,“笔头”不利在现实中的麻烦和障碍层出不穷。不管怎么说,一份错字连篇的简历,无论是因为书写技能生疏,还是文字功底本不够,总归拿不出手。倒不是说人人都一定去练书法,但无论哪种书写方式,呈现、传达出准确的文字信息依然是必须的底线。

毋庸讳言,错别字一直充斥着汉字使用的过程。只要运用文字,错别字相伴出现,最典型的如古代书籍的传抄。今人的错字主要体现在社会生活中使用不严谨,致使出现“捍”和“撼”不分这样的低级错误。如果从书法的角度来理解,错别字出现的频率更高:写行草书不规范,随意增减笔画,很多草书形体极为近似,多拐一弯或者稍顿一下便是另外一个字,稍有不慎,即成错字。草书不规范,篆书不懂篆法,按照楷书的间架生造篆书,另外,还有一种是当代人专门犯的错误——“多合一”的简化字还原成繁体字时,错误不断,常常混淆而闹出笑话。凡此种种,表明汉字-书法系统的复杂性。书法创作需要严格和系统的学术修养作为支撑。

错别字就如同书法家乃至诸多文字工作者的影子,时常相伴。提笔忘字也是目前一大问题。致使有时人名出现错误,地名出现错误,让人啼笑皆非。而像一份经济合同中如果关键处出现错字,可能会造成直接的损失,不可等闲视之。其实问题往往源于自身,发现没有百分之百把握写正确的字,不愿查字典,随便处理。相同的错字,一次又一次重复出现。所以,不时可以见到惊呼书法家没有文化。切记一句话,“世界上就怕‘认真’二字”。认真到位,相信这种错误会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