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委机关调整有什么门道?还需未来实践检验

观察者网 2016/01/1808:23 显示图片

军委机关调整有什么门道?

上周,军委机关调整组建任务基本完成,中国军队正式由总部制改为多部门制,由原来的“四总部”,改为军委办公厅、军委联合参谋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军委后勤保障部、军委装备发展部、军委训练管理部、军委国防动员部等7个部(厅)、3个委员会、5个直属机构共15个职能部门。

军改后新成立的15个职能部门

老实说,新的军委执行机关数量之多,一般人甚至都无法像以前四总部那样轻松记住了。考虑到解放军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实行过八总部制,后来又由于该制度存在着分工过细、统筹困难、机构庞大、功能重叠的缺点而被废除,如今的15个军委职能部门让部分人觉得也有类似的毛病。特别是诸如军委装备发展部和军委科技委这样看起来职能就会有所重叠。

不过,军改后的15个部门与当年的总部并不是一回事。总部的规模和结构都异常庞大,整合的权责也较多。很多时候,总部作为事实上的军队领导机关,都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自然也导致了总部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这次组建的15个部门,虽然看上去是当年总部的变体,但其性质已经由“总部领导机关”变身为“军委办事机关”。

《解放军报》2015年11月30日发表的《重塑我军领导指挥体制是强军兴军的必然选择》一文,就详细阐述了重塑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的理由。文中写道:“军委主席负责制是我国宪法确定的根本军事制度,是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最高实现形式。我军现行的总部、军区领导指挥体制,集决策、执行、监督职能于一体,暴露出不少弊端。特别是四总部权力过于集中,事实上成了一个独立领导层级,代行了军委许多职能,客观上影响了军委集中统一领导”。

根据《解放军报》的介绍,强化军委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军委主席负责制,能够真正使军队的最高领导权、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也为解决军队“头重脚轻尾巴长”的突出问题做出了贡献。

此次军改,军委机关带头精简,局以上减少一个领导层级,普遍降低机构等级,大量压缩机构数量和人员编制员额,大幅度减少直属单位。从而优化军委机关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突出核心职能,整合相近职能,加强监督职能,充实协调职能,使军委机关成为军委的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这样的改变,有利于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和军委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军委机关履行战略谋划和宏观管理职能,有利于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另一方面随着各大军区的转隶和消失,新建的战区司令部将正式代替原有的军区成为解放军战略方向上的指挥机关。这一点上,以往的评价都趋向于认为这种设置是在效仿美军,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组织调整更接近于从苏联到俄罗斯时期的军事体制改革。

在苏军末期的80年代,为了解决多个军区及海空军部队的协同作战问题,苏军在多个战略方向上组建了地位高于军区的战略方向司令部,统一指挥军区和海空军部队,这一形式与军改前我军在演习中设立联合指挥部颇为相似。我军的联合指挥部日趋成熟后,逐渐从一个演习或者重大任务时期组件的临时机构变为一个半永久性机构,海军舰队和空军航空兵部队都基本习惯了将作战指挥职能交由联合指挥部,自身则主要承担部队的日常建设保养工作。战区司令部此时的作用,则更像是将联合指挥部的设置彻底固定下来。

俄军的新四大军区

联合指挥部的规模有多大呢?目前几大战区的规模,与2011年谢尔久科夫改革后俄军的军区十分类似。俄军的新四大军区实质上接近于当时苏军的战略指挥部,只不过它跳过了苏联时代的军区直接指挥部队,缩减了指挥链,提高了效率。所不同的是,苏联/俄罗斯为了完成这一轮改革花费了超过30年,而解放军目前用的时间显然要短得多。

无论如何,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军改各项措施和机构设置的合理性,还需要未来的实践加以检验。能否根据实践合理调整设置,从而实现军队的高效管理,这才是接下来研究军改需要关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