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语】先秦的时候,新娘出嫁都带什么嫁妆呢?这个一般人可能真不知道。其实,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嫁妆主要是各种东西,先秦的嫁妆主要是人!这个作为嫁妆的人就不能说是“嫁妆”了,一般说是“陪嫁”。当然了,除了人,还有各种器物。那么,到底先秦都有哪些嫁妆呢?
根据《仪礼·士昏礼》,新娘的陪嫁,主要是指跟随新娘一起到夫家的女子,称为“媵”。而后世婚姻中流行的娘家给新娘送“嫁妆”,却不见于其记载。根据传世文献与出土资料提供的线索可知,先秦时期的陪嫁,不只陪嫁“人”,还陪嫁“物”。所谓的“送嫁妆”,虽不见载于《仪礼》,却也是先秦时期的礼俗之一。
作为陪嫁的“人”
这个喜欢历史的小伙伴应该都比较了解啦。凡天子、诸侯等贵族婚娶,必定会有跟随新娘一起“嫁”过来的女子和奴仆。
其一,以新娘的妹或侄女作为陪嫁,即《仪礼·士昏礼》中提到的新娘的“女从者”与“媵”。
其二,以同姓诸侯国的女子陪嫁。《左传》记载成公八年时,“卫人来媵共姬,礼也。凡诸侯嫁女,同姓媵之,异姓则否。”所以,诸侯家的女儿不一定都做新娘,也有给别人作陪嫁的可能性。
其三,以奴仆为陪嫁,代表人物是百里奚。根据《史记·秦本纪》的记载,他初到秦国时的身份是晋献公女儿的陪嫁。
作为陪嫁的“物”
根据出土资料显示,娘家长辈给新娘送器具作为“嫁妆”,在先秦时期已经成为习俗。虽然这并不见于《仪礼》的记载,但有煌煌铭文为证:
鲁侯作姬翏媵鼎,其万年眉寿永宝用。(鲁侯鼎)
鲁伯大父作孟姬姜媵簋,其万年眉寿永宝用享。(鲁伯大父簋)
伯驷父作姬淪媵盘,子子孙孙永宝用。(伯驷父盘)
以鲁侯鼎为例,根据铭文,出嫁者名叫“姬翏”。有学者根据出土墓葬的地理位置指出:“从地望看,此墓处古牟国境内……牟为周代的一个小国,春秋初成为鲁国的附庸。”所以,姬翏应当是从鲁国嫁往牟国的贵族女子。那么该鼎就是鲁侯赠送给新娘的陪嫁器具。
此类器具(又称“媵器”)还有很多。从铭文上看,属于鲁国贵族为新娘制作的有:
时代 |
器物名称及数量 |
|
西周晚期 |
鲁宰驷父鬲1件 |
鲁伯大父簋1件 |
鲁伯大父簋1件 |
鲁伯厚父盘2件 |
|
鲁伯大父簋1件 |
鲁大宰邍父簋1件 |
|
鲁侯鼎2件 |
鲁侯簠2件 |
|
鲁侯鬲1件 |
鲁侯壶1件 |
|
伯驷父盘1件 |
||
春秋早期 |
鲁伯愈父鬲6件 |
鲁伯愈父盘3件 |
鲁伯愈父匜1件 |
鲁伯愈父簠3件 |
|
鲁伯者父盘1件 |
鲁少司寇盘1件 |
|
鲁大司徒子仲白匜1件 |
其一,就目前所见到的情况来看,带有铭文的陪嫁器都是容器,而且以食器(簋、鼎、簠、鬲)与水器(盘、匜)为主。食器、水器表面的面积大,方便铭文的铸刻。
春秋时期水器的数量明显要比西周时期的多。陈昭容先生指出,春秋时期的陪嫁品以盥器(水器)为主的原因是“期望负政治联姻之责的女主角能多利用盥洗用具,整治容颜,以美丽的容貌维系夫家的感情。”这是春秋诸国纷争的形势在陪嫁品种类上的反映。
其二,这些器具上的铭文都符合一个惯用格式:“馈赠媵器者+作+接受媵器者+媵+器名+祝愿辞。”少数器具没有“万年眉寿”一类的祝愿辞(不再罗列铭文)。
这些铭文传达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娘家家长(赠送者)是谁、出嫁者(受赠者)是谁、娶亲者是哪国、陪嫁器具的名称以及表示祝福的祝愿辞,寄托了家长希望出嫁女子身体健康、子孙昌盛的美好愿望。
先秦时期的“陪嫁”,不仅有人,而且有物。长辈为新娘赠送陪嫁的器具,虽然在《仪礼》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从出土文物可以断定,其在先秦已成一种固定礼俗。器具选择、铭文书写都有一定的特点与规范。
来源:微信公众号“礼乐微言” 原标题:古人的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