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企业总部一瞥

羊城晚报 2016/02/2712:56 显示图片

原标题:世界知名企业总部一瞥

苹果公司3号门

▲惠普公司

英特尔的总部大楼

谷歌公司提供免费单车,参观者可随便骑车参观谷歌研发园区

▲本文作者在谷歌总部的蜂巢和蜜蜂装饰前

▲微软公司总部

□石毓智

引子

当今,改变世界最深刻的行业莫过于电子科技,他们的智慧和创意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改变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而且还重新定义了各个行业。苹果、微软、惠普、脸书和英特尔就是这个行业的代表。

这些世界级风云企业,我大都去参观过,因为我有一个便利条件,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我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2010年我利用学术休假的机会又重新回到斯坦福一年,2015年下半年再次回到加州参观考察。

硅谷是IT行业的龙头和中枢神经,斯坦福又是硅谷的地理中心和智慧源泉。那时我住在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村,离我们住处隔两个街区就是惠普公司的所在地,再有六七公里就是谷歌总部,离苹果和英特尔都在十几分钟的车程之内。上次回斯坦福访学期间,我专程驱车到西雅图参观了微软公司的所在地。

对于这些世界知名企业,我虽然只有浮光掠影这么一瞥,也能感受到它们扑面而来的个性、创意以及务实精神。

乔布斯的影子在苹果总部无处不有

2015年感恩节期间,我再次来到斯坦福。这天一大早,我先去看了乔布斯童年所住的家,然后来到位于库普提诺的苹果公司总部。一边是普普通通的美国中产阶级住的房屋,而另一边则是当今世界市值最高的高科技公司,这种鲜明的对比让我想起了乔布斯去世时,奥巴马所致悼词中的一句话:“他在车库里建立了这个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充分体现了美国人的创造力。”

产生乔布斯这种人物的土壤究竟包含着哪些元素,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我早上8点多来到苹果公司总部,环顾四周,发现游客只有我一个人。从1号门走进去是一个咖啡厅,只见一些人在那里吃早餐聊天,看起来很闲适很从容。眼前的景象让人难以想象这里就是世界上最有创意的公司,而远在东方的中国则有70万人为这些“喝着咖啡聊天的人”生产商品。

从苹果公司大楼的1号门的正面望去,见到的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建筑。大门前树立一个牌子,上面的英文是Infinite Loop,直译就是“无穷环圈”。当时还以为这是公司的口号什么的,可是往两边一走才发现,它意思是说这个大楼是个环型建筑。这种建筑设计就是出自乔布斯的建议,目的是尽量为员工创造碰面交流的机会,因为这样不仅各个研究室人员之间走动很方便,而且每天大家都要出来用餐或者上厕所,碰面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乔布斯关于创意的理念就是,创造的灵感来自不同人的思想交流和观点撞击。

令我感到意外的一点是,在苹果公司的总部转了好大一圈,竟看不到任何关于乔布斯的文字、塑像甚至宣传画。可是我转念一想,它大概是另一种文化吧,不标榜前人成就,不突出个人建树,这样可以让后来者不生活在伟人的光环里,因为公司的未来要靠后来者创造,靠祖宗的基业吃饭不是美国人的文化。

乔布斯生前的最大愿望就是,打造一家可传世的永葆创意的公司。今天苹果公司仍然保持活力和创意,研发出一款又一款令世界惊艳的产品。我们也可以从苹果公司的做法中悟出一个道理,要让后人有创意,就不要让他们生活在前人的光环和权威之中。

苹果公司总部的装饰和色调充分体现了乔布斯的审美意识,与苹果产品也和谐一致。苹果公司的产品在色调设计上别具一格,给人一种鲜艳、变化、温暖的感觉,一扫其他公司电子产品的灰暗冰冷的机械色调。

苹果公司的主大楼是个环形建筑,共有六个大门,每个大门都竖有一个造型灵动别致、色彩鲜艳多变的大数字牌。苹果公司的每片建筑前都竖有商标牌,做得精致大气,底色都是奶白的,图形标志则有亮蓝和粉红两种颜色,不显得沉闷单调。

虽然在苹果公司的总部不见直接关于乔布斯的文字和图画,然而建筑的结构和装饰则处处体现出乔布斯的个性和精神。

将数学概念融于商标和建筑设计中的谷歌

虽然每个公司的总部设计理念各不相同,但都体现着创始人的个性追求。谷歌创始人佩奇和布林都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博士,这哥俩爱在公司的的商标和总部建筑设计中玩科技元素。

谷歌公司的总部位于旧金山湾区的山景城,这里距斯坦福大学不到10分钟的车程。我在那里读书和访学期间,多次到谷歌总部参观。谷歌总部紧靠海湾,占地面积很大,看上去就像一个休闲娱乐的公园。为了方便游客参观,谷歌公司提供很多免费的自行车,车身都涂着公司特有的色调。这些自行车都没有人看管,所以不论上下班时间还是节假日,参观者都可以随便骑自行车参观谷歌的研发园区。

谷歌公司自身就是一家建立在高科技之上的产业,它的商标设计和总部的装饰也处处蕴藏着科技概念。就拿公司的名称来说吧,Google一词来自英语词汇googol,指“10亿”这个数目,它是迄今人类语言用一个词所表达的最大数目,充分体现了谷歌公司“玩大数据”的企业特点。

要知道,这个词是美国一个10岁小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发明的。也就是说,谷歌公司的名称体现了“创新性”和“想象力”。它的“创”表现在改造了英语原词形,它的“新”表现在这个词只有不到100年的历史,它的“想象力”则表现在儿童对数量的最大胆的想象。

谷歌商标的颜色匹配蕴含着一道世界数学难题。其字母颜色分别是红、黄、蓝、绿这四种,而且相邻两个字母的颜色一定不同。这是根据过去200年来三大著名数学问题之一——“四色定理”而设计的。该问题是1852年由英国的一位大学生提出来的,内容为“制作地图时至少需要四种颜色就可以给任何紧邻的两个国家涂上不同的颜色”。

这一表述直观上看是正确的,但是自从它被提出100多年来,无人能够给出严格的数学证明。一直到了1976年,数学家阿佩儿和哈肯才借助电子计算机首次得到一个完全的证明,“四色问题”也终于成为“四色定理”。这个问题的最后证明有赖于计算机的超级计算能力,正与该公司的特点相符。

此外,谷歌公司的其他产品图标,比如搜索引擎标志,也是按照这个数学定理而设计的。

同样,谷歌公司总部的装饰设计也蕴含着科学道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大型彩塑蜂巢,上面爬着一只硕大的蜜蜂。生物界那么多选择,为什么他们会偏爱蜜蜂呢?这是因为蜜蜂是“数学天才”,蜂巢都是大小一致的六边形,底部封盖都呈120度夹角,这是根据以最少的材料建造最大内部面积的“数学公式”而建的,符合数学的最优化原理。

谷歌公司是现代高科技引发出来的新型企业,它的装饰设计蕴藏着数学概念,富含科技元素,个性十分鲜明。只有对科学情有独钟者才能创办这样的公司,也只有科学情结极重的人才会在自己公司的标志上玩科学概念。

惠普的慷慨与远见

惠普公司的两位创始人是休利特和帕卡德,公司的名称“hp”就是取自这两个人的英文名字的第一个字母。

2010年我在斯坦福访学期间,一天傍晚在大学附近的帕罗奥图镇散步,看到路边竖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硅谷的诞生地”。木牌的后面就是一个小小的车库,这里就是大学刚刚毕业的休利特和帕卡德组装第一件电子产品——声频振荡仪的地方,时间是上个世纪30年代。直到这时我才弄清楚,原来“硅谷”不是一个具体地方名称,而是指示一个产业带。

惠普公司总部是租斯坦福大学的土地而建的,他们每年还要向斯坦福大学交租金。惠普利用斯坦福的智力资源,斯坦福则从惠普的发展中得到经济回报,这是企业和大学合作的“双赢”典范。

惠普总部位于斯坦福研究生宿舍的旁边,我在斯坦福读书期间,经常路过那里,感受到它的气魄和沧桑,但是略显暮气,不像苹果这些后起企业那样鲜活。虽然惠普公司在创意上不如苹果,然而它仍然是国际电子产品的重要研发基地之一,它的品牌闻名世界,产品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惠普在硅谷历史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它不仅打造了硅谷文化,而且为其他公司输出智慧和培养人才。可以说没有惠普就没有苹果,因为苹果公司的两个创办人都是惠普公司培养出来的。

乔布斯大学只读了一年就辍学了,啥专业也没有系统学习,他后来走上IT发明的道路首先得益于他上中学时参加了惠普公司的夏令营。就是在这个学习班上,少年乔布斯设计了第一件电子产品,而且还结识大老板休利特,并成为他心目中的偶像,这些对他后来的事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苹果公司赖以建立的第一款产品是Apple II型电脑,它的设计者是时任惠普公司工程师沃兹。沃兹本来是把这款电脑的设计提交给惠普公司用于生产销售的,可是公司的主管不感兴趣,他这才决定与乔布斯一起创办苹果公司来生产。这款电脑是世界第一台真正意义的个人电脑,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一百个发明之一。

我也直接受益于休利特和帕卡德的慷慨,他们给母校捐助了一笔钱盖了一个大礼堂,我经常到那里听讲座。礼堂的大厅里有这两个人的画像,其中帕卡德的一句话对我印象深刻:“过去的美国依靠自己的地理优势取得发展,以后则必须依赖年轻人的智慧、毅力和努力保证美国的未来。”这句话更适合中国青年人,因为我们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地理优势可言。

惠普公司两位创始人的远见和慷慨不仅为硅谷培养造就了很多杰出的IT人才,还塑造了硅谷的企业文化,在美国创新驱动经济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之间不仅仅是你死我活的商业竞争,还有企业家的大理想和大担当。

小家碧玉的脸书总部

脸书公司2004年才成立,公司的总部就在斯坦福大学旁边。我于2010年回斯坦福访学期间去参观了这个地方,感到它的总部和其名声太不匹配了,就是几间矮矮的平房,公司的招牌很小,放在办公室前的草坪上,一摇直晃荡。可是,2015年下半年我再去看,原来的总部房屋全被拆了,而且周围一大片房屋也已经被拆迁,现在正在大兴土木。脸书总部也开始鸟枪换炮,要建设一个与自己身份地位相符的大公司总部。

不知为什么,我对扎克伯格有种好感。可能是因为他的太太是个华裔。更重要的是,扎克伯格努力学中文,他不仅在清华大学用中文演讲,羊年春节还用中文向华人祝福新年。

脸书就是靠扎克伯格读哈佛时想到的一个点子而创办的,是名副其实的“点子公司”。扎克伯格摸准了人是一种社会动物,渴望认识他人和被他人认识,他的发明就是让人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最大限度满足人的这种本能需求,他把人都“互联”起来的同时,也就自然带来广告商机。所以扎克伯格很了不起,他成功了,20多岁就成为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这令我十分感慨,一个社会能让年轻人靠智慧致富,它必然充满着活力和创造力。

中规中矩的

微软和英特尔

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微软和英特尔这两个公司的个性,它们都是用本公司所研发经营的科技术语而命名的。微软的英文就是Microsoft,意思就是从事软件设计生产的企业。英特尔的对应英文为Intel,它是取Integrated Electronics两个单词的前面几个字母而成的,就是“集成电子”的意思。

微软和英特尔分别是世界电子技术行业的软件和硬件的龙头老大,几乎没有什么电子公司能离开它们的技术,也几乎没有什么人能不用他们的产品。国内一些主要电子品牌,核心技术和元器件也都是来自这两个企业的发明创造。

2010年我在美国访学期间,从旧金山出发,驱车将近十个小时来到西雅图,先是参观了波音公司,后又来到微软总部。微软总部气势恢弘,是个很大的工业园区,确实是软件帝国。站在微软的总部面前,我情不自禁地想到这家公司的创办人盖茨,他多年蝉联世界首富,可是人家富得有道理,钱财来路光明正大,靠创意和智慧。

盖茨的财富积累速度有多快,这可以用哈佛大学一位教授的形象比喻来说明。他说:地上掉一张100元美元,我们蹲下捡所花的时间,也比不上盖茨用这时间赚的钱多。人们都很容易理解微软为何赚钱,视窗几年一升级,Word等软件也是几年一改进,每次全世界用电脑的人都要给盖茨掏腰包。

世界知名品牌的手机和电脑,虽然产品名称不一样,但是核心硬件大都一样,绝大部分都是利用英特尔的集成电路或者芯片。英特尔技术发展最不可思议之处就是,芯片的体积越来越小,而存储量则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加,指甲个儿那么大的一个芯片可以存储几十个G的数据,真是不可思议!

2015年下半年,我又回到加州,抱着这种好奇的心情来到英特尔的总部,只见朴朴素素的一栋建筑,色调为白蓝相间,真难以理解现代高科技的奥秘。这种朴素的外表下,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怀着征服世界的野心。

来自世界级企业

的启迪

创造力来自能够另类思维,这一点可以从这些公司的命名方式上看出来。虽然这些企业的命名角度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都不用夸饰的形容词,也都不用“世界”或者“国际”这样的大字眼儿来唬人。苹果公司取自一种水果名称,谷歌用一个数学术语,惠普取创办人的名字,脸书来自一个比喻,微软和英特尔则就是自己所研发的科技术语。然而他们真正做到了“大”,也确实征服了世界。

所有这些公司的总部都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他们都欢迎游客来参观访问,谷歌甚至还专门为游客准备免费的自行车,方便他们游览园区。英特尔还建造了一个电子技术发展史的博物馆,免费让人参观,义务为大众普及科学知识。这既是一种宣传,也是一种胸怀。

所有这些公司的总部都看不到任何励志口号、业绩展示、发展目标、领袖要人访问照片等,显得非常简单干净。这不是故意低调,而是一种文化。现在世界的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技术研发与产品生产已经分离,这些公司研发出来的产品大都是拿到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去生产。世纪经济的游戏规则是,产品研发者拿大头,产品生产者吃小头。

这些公司都是美国的经济支柱,他们都是在赚全世界的钱。结果他们不仅拥有了财富,而且还享受着蓝天白云、清澈的河流、干净的水质、清新的空气,不仅人民的健康和幸福指数得到了保障,而且还具有可持续发展力。

创新攸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时代呼唤中国有自己的乔布斯、盖茨、扎克伯格这样的人物。中国不缺富人,缺的是具有科技含量的富人。中国的富人多是网商和开发商,不管是这“商”还是那“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没有多少科技含量,而且只能赚自己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