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又闻夯歌起

福建日报 2016/05/1908:15 显示图片

原标题:土楼又闻夯歌起

高高抡起夯杵的夯墙师傅和挑土上墙的客家女,奏响了一曲雄浑深沉、气势磅礴的土楼夯歌。

高高抡起夯杵的夯墙师傅和挑土上墙的客家女,奏响了一曲雄浑深沉、气势磅礴的土楼夯歌。

随着居住观念的改变,近年来,已甚少见到新建的土楼。

随着居住观念的改变,近年来,已甚少见到新建的土楼。

木工在细致地给梁木描线。

木工在细致地给梁木描线。

客家土楼作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早已蜚声四海,但客家土楼的营造技艺却鲜为人知。日前,笔者在龙岩市永定区的一个小山村,有幸目睹了一户人家夯筑土楼的情景。

建造土楼最震撼人心的就是夯土墙。蓝天下,阳光照射着夯墙师傅健硕的肌肤。他们站在三层高的土墙上,踩着搭好的墙体槌版,高高抡起细长坚实的夯杵,哼着韵律十足的“嘿呦、嘿呦”声,一起一落地夯打着墙土,与紧凑而来挑土上墙的客家女,构成了一幅“和谐盛世筑土楼,齐心协力造家园”的动人画卷。

虽然新建的这座土楼在规模和气势上,没有传统客家土楼的那种高大上,但土楼建造过程中的技法和传统工艺一样少不了。据师傅们介绍,土楼建造的工序包括选址、设计、施工等三个环节。而施工通常分为备料、择时、挖基、砌石基,夯墙、分层、封顶、装修这几个步骤。因此,这个环节是确保土楼质量的关键阶段,需要各道工序的师傅们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紧密配合。

客家土楼营造技艺属于传统手工活儿,是客家建筑文化的生动表现,它继承了中原古老的生土构筑技艺,保留了大量优秀的建筑传统,成为古建筑技艺研究中的活化石。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不完全统计,永定客家现存大大小小的土楼有2.3万多座。近年来,受现代气息的侵扰和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永定等客家地区居民的居住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就很少有人再建土楼,土楼建筑技艺的传承出现了危机。  苏朝阳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