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的间接推手竟然是TA?

凤凰历史 2016/08/0514:59 显示图片

八一九事件,又称“苏联政变”、“八月政变”,是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在苏联发生的一次政变。

八一九事件,又称“苏联政变”、“八月政变”,是指1991年8月19日至8月21日在苏联发生的一次政变。

当时苏联政府的一些官员企图废除总统戈尔巴乔夫并取得对苏联的控制,政变领导人是苏联共产党强硬成员。

当时苏联政府的一些官员企图废除总统戈尔巴乔夫并取得对苏联的控制,政变领导人是苏联共产党强硬成员。

他们相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太过分,并认为他正商议签订的《新联盟条约》过于分散权力给与众共和国。

他们相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计划太过分,并认为他正商议签订的《新联盟条约》过于分散权力给与众共和国。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拒不服从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号召举行政治罢工,抗议亚纳耶夫等人发起的行动。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拒不服从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命令,号召举行政治罢工,抗议亚纳耶夫等人发起的行动。

20日,莫斯科实行宵禁。21日,戈尔巴乔夫宣布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苏联国防部决定撤回部署在实施紧急状态地区的部队。

20日,莫斯科实行宵禁。21日,戈尔巴乔夫宣布已完全控制了局势,并恢复了一度中断的与全国的联系,苏联国防部决定撤回部署在实施紧急状态地区的部队。

苏联内阁发表声明,表示完全执行总统的指示。虽然此次政变在短短三天内便瓦解,并且戈尔巴乔夫恢复权力,可此事件粉碎了戈尔巴乔夫对苏联至少在一较松散体制下维持一体的希望。

苏联内阁发表声明,表示完全执行总统的指示。虽然此次政变在短短三天内便瓦解,并且戈尔巴乔夫恢复权力,可此事件粉碎了戈尔巴乔夫对苏联至少在一较松散体制下维持一体的希望。

1991年的8月19日,一群强硬的保守派“软禁”了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试图夺取对苏联的控制。

1991年的8月19日,一群强硬的保守派“软禁”了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试图夺取对苏联的控制。

然而,政变者在控制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机构的同时,却遗漏了部分通信管道,让叶利钦得以将《告苏联人民书》昭告全世界,致使政变流产。

然而,政变者在控制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机构的同时,却遗漏了部分通信管道,让叶利钦得以将《告苏联人民书》昭告全世界,致使政变流产。

在此过程中,尚处于幼年阶段的国际互联网发挥了通风报信的作用。由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开放,对政治进程带来强大推动力,这样的判断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几乎已成世界共识。

在此过程中,尚处于幼年阶段的国际互联网发挥了通风报信的作用。由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开放,对政治进程带来强大推动力,这样的判断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几乎已成世界共识。

而如果根据法新社近日的报道,互联网其实早在20年前就已“登上”政治舞台。这个舞台就是举世震惊的苏联“8·19”政变。

而如果根据法新社近日的报道,互联网其实早在20年前就已“登上”政治舞台。这个舞台就是举世震惊的苏联“8·19”政变。

根据日后披露的情况,叶利钦及其亲信在别墅中就已经开始利用传真向外发送这份文件。进入“白宫”后,他们更是利用各种手段全力向外传播。

根据日后披露的情况,叶利钦及其亲信在别墅中就已经开始利用传真向外发送这份文件。进入“白宫”后,他们更是利用各种手段全力向外传播。

人们很快便惊喜地发现,“紧急状态委员会”根本没有堵死所有信息传播管道,其中就包括互联网。

人们很快便惊喜地发现,“紧急状态委员会”根本没有堵死所有信息传播管道,其中就包括互联网。

当时,国际互联网尚处于最初级的发展阶段,一个名为“USENET”的电子布告系统在全世界计算机用户之间承担着发布和共享文件的功能。

当时,国际互联网尚处于最初级的发展阶段,一个名为“USENET”的电子布告系统在全世界计算机用户之间承担着发布和共享文件的功能。

苏联也有一个进入该系统的入口,就位于莫斯科郊外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斯大林时期,最早是开发核技术的重地。

苏联也有一个进入该系统的入口,就位于莫斯科郊外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斯大林时期,最早是开发核技术的重地。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它仍是苏联尖端技术的代表,新近出现的互联网技术自然最先被用到了这里。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它仍是苏联尖端技术的代表,新近出现的互联网技术自然最先被用到了这里。

当时,此研究所的内部通讯网被命名为“列尔康姆”,也是全苏联惟一与国际“USENET”相连的电脑网络。

当时,此研究所的内部通讯网被命名为“列尔康姆”,也是全苏联惟一与国际“USENET”相连的电脑网络。

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苏联的许多科研单位都懂得利用这个网络接口,与外国科学家互通有无。

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苏联的许多科研单位都懂得利用这个网络接口,与外国科学家互通有无。

法新社的报道指出,当叶利钦及其同僚想方设法向外传播《告俄罗斯公民书》时,其中的一份副本几经辗转,来到了这个电脑中心。

法新社的报道指出,当叶利钦及其同僚想方设法向外传播《告俄罗斯公民书》时,其中的一份副本几经辗转,来到了这个电脑中心。

可以确定的是,当电脑中心的员工看到文件的内容时,所有人都兴奋异常——他们已从电视中得知了莫斯科的大致情况,许多人都相信,有义务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份《告俄罗斯公民书》,了解政变的真相。

可以确定的是,当电脑中心的员工看到文件的内容时,所有人都兴奋异常——他们已从电视中得知了莫斯科的大致情况,许多人都相信,有义务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份《告俄罗斯公民书》,了解政变的真相。

于是,文件很快被他们输入了“USENET”系统。在接下来的几小时里,许多西方科学家都通过这个网络得知了这份文件,继而,文件被送到了许多传统媒体的编辑部。

于是,文件很快被他们输入了“USENET”系统。在接下来的几小时里,许多西方科学家都通过这个网络得知了这份文件,继而,文件被送到了许多传统媒体的编辑部。

结果,在国外媒体随后的广泛报道中,这个电脑中心的名字被广为传播。

结果,在国外媒体随后的广泛报道中,这个电脑中心的名字被广为传播。

几个星期后,电脑中心管理人员斯杰班诺娃见到了叶利钦,并当场展示了制成电子版的《告俄罗斯公民书》。

几个星期后,电脑中心管理人员斯杰班诺娃见到了叶利钦,并当场展示了制成电子版的《告俄罗斯公民书》。

此前从未接触过电脑技术的叶氏感到很惊奇,对研究所的人员表示了感谢。

此前从未接触过电脑技术的叶氏感到很惊奇,对研究所的人员表示了感谢。

他的原话是:“虽然电视、广播和报纸都被他们控制住了,但我们相信信息一定可以传播出去,俄罗斯人一定可以知道我们的存在”。

他的原话是:“虽然电视、广播和报纸都被他们控制住了,但我们相信信息一定可以传播出去,俄罗斯人一定可以知道我们的存在”。

无论如何,诞生之初的国际互联网,确实在这场短命的政变中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成为苏联解体的间接推手。

无论如何,诞生之初的国际互联网,确实在这场短命的政变中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成为苏联解体的间接推手。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

八一九事件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