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7国协议:北极公海将禁渔16年
如今,气候改变正导致北极的海冰迅速融化,为解决潜在的渔业捕捞问题,近日全球37个国家达成了一项重要协议:至少在未来16年里,禁止在北极公海海域进行商业捕捞。
上周,中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挪威、丹麦、日本、冰岛、韩国等9国和欧盟(包括28个成员国)达成一项协议,同意至少在接下来的16年里禁止在北冰洋的公开海域进行商业捕捞,与此同时科学家会在这段时间里研究该协定对北极野生动植物的潜在影响。这是一项惊世骇俗的保护行动,全球多个重要国家决定在人们前往新海域开始大肆捕捞之前对其展开保护,的确非常罕见。该协议保护的北极公海海域多达280万平方公里,比地中海的面积还要大。
然而,要想真正理解这一里程碑的重要意义,首先可以考虑为何这一协定能够达成,以及该协定对当今世界的重要性。10万多年以来,北冰洋的中心海域几乎完全被海冰覆盖,因此想在这里捕捞无异于天方夜谭。
时间退回到20年前,情况依旧如此。不过随着人类燃烧的化石燃料导致地球不断升温,北极海冰融化的速度也越来越快,而且几乎比其它任何地方都快。如今,在某些年份,北冰洋中心海域(北冰洋沿岸国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之外的海域)多达40%的水域夏季期间处于无冰状态。截至目前,北极中心海域尚未对各国产生太大的捕捞吸引力,不过如果无冰的状态持续下去,预计很快就会有捕捞船只慕名而来。
因此,或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多个重要国家齐聚一堂,决定对一个目前甚至不存在的鱼类栖息地开展保护。这些国家的深谋远虑的确值得称赞。不过,不容忽视的是这项国际协议只是各国达成的共识,究竟能够起多大作用尚未可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正在进入未知的水域。
“北极目前处于过渡状态,并不稳定,”美国国务院的前任官员Rafe Pomerance说道,他曾经致力于北极问题,现在担任Arctic 21组织的主席,同时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北极研究委员会的成员。
“如今地球正在迅速升温,今天或4-5年后的渔场,10年之后可能就变得面目全非了。与20年前相比,今天的北极已经是截然不同了,20年之后更是无法想象,”Pomerance说道。
至少就目前来说,我们还不能确定这项协议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
未知水域
目前尚没有国家和组织在北极的公海海域进行商业捕捞。一部分原因是没人知道这片海域究竟有什么鱼类。一位研究者称,人类对于这片海域的了解,还停留在“轶事传闻”阶段。
“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任何信息。我们确实向科学家提出过这类问题,不过他们报告说还没有关于北极公海的鱼类信息,”加拿大渔业及海洋部的部长Nadia Bouffard说道,同时他还担任此次协议谈判的加拿大代表团团长。
美国最大的商业性捕鱼船队主要在白令海活动,捕捞太平洋鳕鱼、皇帝蟹、雪蟹、比目鱼以及鲑鱼。阿拉斯加狭鳕渔业价值10亿美元,是美国最有价值的渔业资源,主要为麦当劳的鱼肉三明治和许多冷冻鱼条提供原材料。有些鱼类明显在不断向极地迁移,寻找冰冷的海水,比如鲑鱼和许多比目鱼;另一些鱼类则没有明显变化。
北极海域至少是2种鳕鱼的栖息地——富含脂肪的北极鳕鱼和体型稍大的细身宽突鳕,前者与鲱鱼更为相似。鳕鱼在北极的食物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多数动物以鳕鱼为食,从海鸟、独角鲸、白鲸到以海豹为食的北极熊,概莫能外。
“我曾经听到科学家开玩笑说,北极熊其实就是经过再加工的北极鳕鱼,”曾经做过渔业代表的David Benton说道,目前他是美国北极研究委员会的成员之一。
研究者曾耗时多年搜集海冰与浮游生物、海象、鲸类、熊以及其他哺乳动物之间关系的信息。其中的许多生物其实已经处于北极改变带来的压力之下,一方面是缺少食物,另一方面是患病的几率增加。问题在于“我们对鱼类的食物以及以鱼类为食的动物都颇为了解,但对生活在北极的鱼类却几乎一无所知,”Benton说道。
政治远见
不过,渔业专家很清楚,早晚会有某个国家发现北极海域充满潜力,并派往渔船进行实地探索。事实上,此次协议的根基可以追溯到10年前阿拉斯加的渔业及其共和党支持者。即便当时很多共和党人都对此提出反对,这些组织还是认识到气候改变可能会带来的恶果。
2008年,阿拉斯加参议员Ted Stevens和美国众议员Lisa Murkowski共同推动了一项决议案,该议案呼吁美国达成一项国际协议,以便更好的管理北极渔业资源,防止其他渔业国捷足先登破坏北极海洋世界。这两位共和党政客、阿拉斯加本地人以及多个环保组织意识到两个重要事实:气候改变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正在导致海冰迅速融化;北极渔业资源急剧减少很容易发生。他们太有先见之明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将在阿拉斯加近海捕捞了大量鱼类的外国渔船驱离之后,一些渔业人士就开始担忧这些渔船仅仅是移师公海。果不其然,日本和其他国家的渔船开始在白令海的“甜甜圈洞”捕捞鳕鱼,也就是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范围的公海海域。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不足3年的时间里,鳕鱼的捕捞量就从每年最多的150万吨减少到1万吨。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渔业崩溃案例之一。
“一旦有人派出一支捕捞队伍前往北极中心海域试探情况,问题就会随之出现。很快,他们就能造成重大的破坏,”Benton说道。
建立国际性支持
因此,在环保组织和皮尤慈善信托基金的帮助下,经过过去10年的努力,美国终于把多个国家聚到一起共同商讨北极海域的禁渔议题。一开始是北极海岸线国家,包括加拿大、俄罗斯、挪威、美国以及丹麦王国的格陵兰。有些国家起初对此持怀疑态度,不过没有国家希望别的国家抢先一步,把属于所有人的渔业资源捕捞一空。
不过,将另外几个主要的渔业国拉拢进来也同样重要,其中包括中国、日本、冰岛、韩国以及欧盟。如果这些国家没有加入禁渔协议,即便是北极海岸线国家反对,也没有什么能阻止他们前往北极海域捕鱼。
美国国务院海洋保护办公室的主任Bill Gibbons-Fly负责美国方面的谈判。有些国家对北极保护更关心,另一些国家则对北极的未来更关注,当然也包括渔业。有些国家希望将北极海域长期设为禁渔区,另一些国家则希望禁渔期限是数年时间。
最终,参与协定的国家一致同意成立一个联合性的科学项目,对北极的海洋系统展开调查研究。他们每两年会举行一次会议,分享获取的信息。在接下来的16年里,北极海域的渔业捕捞将会被彻底禁止。在此期间,任何国家都可以为实现商业性捕捞而采取有序的行动。不过,根据协议,所有的决定必须经过各方的一致同意才能生效。
“这很重要,它赋予了任何一个协定国阻止这类行动的能力,”海洋保护协会的副主席Scott Highleyman说道,他代表美国方面参与本次谈判。
另一方面,在16年禁渔期即将结束时,如果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反对,北极禁渔令还将再持续5年。
届时所有协定国必须再次签署协议,不过Gibbons-Fly表示他认为不会有太大的挑战。此外,北极最终禁止捕捞的时间仍难以预料。一些预计称,在16年的禁渔期结束之前,北极的海冰在夏季期间可能早就完全消失了。
目前没人知道到时候地球会是什么样子。
“就我掌握的消息来看,目前北极海域是第一个人类在派出渔船之前先派驻科学家的公海海域,这是好消息。坏消息是我们之所以讨论这个问题,只是因为北极改变的太快,这是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Highleyman说道。
(译者:流浪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