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英文-拼音标语让人莫名其妙,看最后的落款居然是中央军。百思不得其解。
马匹上驮送的是大炮,可见这是红军的精锐部队
三名红军战士操作一挺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
红军部队在树林中集结,准备出发
红军将领贺龙,和我们在电影上看到的形象一摸一样,但是比电影上看起来要年轻。
目测箱子装的是宝贵的炮兵观瞄器材。当时陕甘边区尚未被封锁,这些炮兵零件可以从地下渠道流入红军手中。
这门山炮的原称为“七生五过山炮”,1927年由国民党的上海兵工厂制造,口径为75毫米,全重386公斤,炮弹发射初速为280米/秒(榴弹),出厂编号为587号。这门炮原来是国民党军队炮兵营的主力装备之一。1935年4月,红2、6军团转战在湘鄂川黔边境,于湖南陈家河、桃子溪战斗中,从国民党军第58师炮兵手中缴获了它。
在长征途中,红2、6军团带着这门山炮,转战乌蒙山区,抢渡金沙江,经过藏族聚居区,进军甘孜,翻越大雪山,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在翻越雪山时,许多红军战士牺牲了,在过草地时,更多的红军战士倒下了,但红军战士们对这门山炮却非常珍爱,宁肯吃苦流汗,马驮人扛,必要时拆卸,过了困难地带,再安装起来,就这样,终于把这门山炮带到陕北,使之成为整个红军队伍在长征中带到陕北的唯一的一门山炮。
陕北民众小贩正在摆地摊。
红军战士使用的汤姆森冲锋枪。1636年2月18日至27日,红军东渡黄河后同晋绥军发生战斗,共歼灭和击溃晋绥军5个团,缴获了大量晋造汤姆森冲锋枪。